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安晓玲文集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安晓玲文集 作者:安晓玲 | 书号:1251 时间:2016/9/26 字数:2302 |
上一章 评余秋雨(5)百家争鸣核心是争 下一章 ( → ) | |
一、余秋雨对待错误的态度 余先生在青歌赛中出现的错误(请看上篇文章的归纳)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对待错误的态度实在令人遗憾。通常,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有三种:上等的是坦率承认,这是真正学者、大儒的作风。把自己的得失和面子看的轻,将事情的真伪看的重,不能让错误流传下去,误人弟子。中等的是保持沉默,默认自己的错误;因多种原因,没有公开承认的勇气。这种人还不失一个正直的人,讲究良心。第三种人就是死不认错,自己的面子、荣誉、利益⾼于一切;千方百计进行狡赖,文过饰非。这类人中,最次的是反诬批评者,听错啦、造谣啦、嫉妒啦、居心不良啦等,进行反扑和打击报复。 从余先生过去对待批评他的著作,到现在群众轰击他以传统文化传播者自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错误来看,他的表现和态度,充分表明:余先生属于第三类人中的恶劣者。因为他不仅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错误辩解和狡赖,而且还骂批评者是“神经病患者”孔乙己式的人物,搞文⾰大批判等等,号召大家不要相信字典,要相信他,他才是国中文化历史的唯一正确者,真理的化⾝! 孔乙己虽然是个迂腐、没落、不求进取的文人,但是连他说的“茴”字的几种写法也错了吗?余先生为了开脫自己的错误,居然提出不要对“发音太较真”(恐怕没有一个国语和外语教师会同意!)。这种含含糊糊、稀里糊涂,对待知识和学术不认真、不严谨、不刻苦的态度,像他那样,难道就对啦?这还能算得上“是个好老师,有资格享受国中传统师生伦理的呵护”吗?(见余先生的博客《十七年前的一封信》,请看拙文《余秋雨发威了》)。 北大教授张颐武提出:批评名人的错误是“当下社会乃至网络的焦虑症…很多人似乎都愿意别人尤其是名人出错,供大家乐娱,然后自己获得感快。”简直是胡说八道!你治学严谨,能出错吗?许多人愿意你出错,你就出错了吗?不检查自己,反而诬赖批评者,这完全是“是非不分”;是否是害怕“火”烧到自己头上,担心有人从自己的出版著作中找出错误吧?不想挨轰击的最好办法是端正自己的学风,老老实实做学问,而不是封别人的嘴,扼杀正义的势力! 二、只“鸣”不“争”不是正常学风 余先生是当前文化界几个名气较大的名人,但从公开演说和写作所出现的错误率来看,余先生恐怕是我国文坛和乐娱界的之最,史无前例!因而所遭到的批评和轰击也最多。除了余先生的“朋 ![]() 这也暴露出我国学术界的学风存在严重问题。治学态度不认真、不严谨和不刻苦,草率、耝心大意和主观武断;在面对群众的问题上,缺乏责任感、事先不进行充分准备;演说时,则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出现问题和错误后,便百般狡赖,死不认错。 我国文坛的这种怪相,与舆论界对名人的过分袒护、纵容和包庇密切相关。以维护名人威信为由,庒制对名人错误的揭露和批评,以致令他们持才傲物、桀骜不羁、目空一切,导致学术界的上述严重学风问题愈演愈烈。当前,竟然发展到不批评公开贩卖错误知识的狂徒,反而挖苦、讥讽和轰击起来揭露错误的人,这难道不是我国学术界和舆论界的歪风琊气吗? 目前,我国学术界的“家百争鸣”变成只“鸣”不“争”在刊物和书籍中,只讲自己的见解,不敢批评别人的错误;甚至在学术会议上,也只各“鸣”各的,不敢针锋相对,展开争论;一团和气,互不 ![]() 可见,要想我国学术界出现新面貌、欣欣向荣,不断涌现新成果,就必须打破目前的一潭死⽔,真正实现学术上的火热争论。 国中文坛能否树立正气,建立起优良的学风,无法依靠老一代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们的学识⽔平完全能够胜任,但是名誉、地位和苍老已经磨平了他们的斗志,他们绝对不会针锋相对地去“争”以明辨是非。青年们,整顿我国文坛风气的重任就落在你们的⾝上。唯有一无所有的你们,才能轻装前进,向暮气沉沉的文坛进军;扫除文坛中多年的沉垢和恶习,开创出一个百花争妍的新局面! |
上一章 安晓玲文集 下一章 ( → ) |
安晓玲文集是知名作家安晓玲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短篇文学,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安晓玲文集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安晓玲撰写的安晓玲文集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安晓玲文集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