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命运攸关的时刻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命运攸关的时刻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 书号:44682 时间:2017/12/10 字数:11968 |
上一章 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 下一章 ( → ) | |
居鲁士.W。菲尔特 一八五八年七月二十八⽇ 新的节律 自从称为人的特殊生物溜上地球以来,在几千年或几十万年的长时期內,尘世间的运动速度⾼不过马的奔腾、滚滚的车轮和 ![]() 只是到了十九世纪,尘世间的速度和节律才有了重要的变化。在十九世纪一二十年代,各族民人、各个家国之间进行 ![]() ![]() ![]() 一八三七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电报第一次进⼊了迄今人类孤寂的生活。关于这一年我们的教科书里也很少提及。遗憾的是,教科书总认为,叙述一些个别统帅和民族的战争与胜利要比叙述人类真正共同的胜利更为重要。在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方面,近代史上没有一个⽇期可以同这个时间价值的变⾰相比拟。自从在巴黎可以同时知道同一分钟內在阿姆斯特丹、莫斯科、那不勒斯和里斯本发生什么事情以来,世界已经变了样。还须再走最后一步,那时世界的其他部分才能加⼊那种伟大的联系,从而创造出全人类的共同意识。 可是大自然与这种最后的联系作对,设置了一道屏障,大海两岸的所有家国仍被相互阻隔了达二十年之久。因为电线杆上有绝缘瓷瓶,电火花可以自由地传导,可是海⽔却要昅收电流。在没有发明使铜线和铁线在 ![]() 幸好现在正是技术进步的时代,一种发明会对其他的发明有所裨益。在陆地电报推广运用之后没有几年,人们发现马来亚树胶是一种适合在⽔中使用的电绝缘材料。现在可以开始把陆大对岸的最重要的家国一一英国同欧洲的电报网连结起来。一位名叫布雷特的工程师在布莱里奥特的地方铺设了第一条电缆,几天以后,他在同~个地方乘机飞第一个飞越英法海峡。一桩愚蠢的意外事故使即将成功的事业化为泡影,因为法国布洛涅地方的一位渔夫以为捉住了一条特别肥大的鳗鱼而把已经铺设好的电缆拖出⽔面。一八五一年十一月十三⽇,第二次铺设终于成功。从此英国就被连接了起来,欧洲因此才真正成为欧洲,即成为同时用一个大脑、一颗心脏来体验时代所发生一切事件的生物。 不言而喻,短短的几年內取得如此大巨的成就,必然会在同时代人中产生无限的勇气——因为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正是短暂的一瞬吗?人们试验的一切都得到成功,一切都进行得像梦幻一样的神速。仅仅几年,英格兰同爱尔兰,丹麦同瑞典,科西嘉岛同欧洲陆大便都用电报连接了起来,有人已在探索把埃及以及印度同欧洲电报网连接起来。但有一块陆大,恰恰是最重要的陆大——美洲似乎注定要被长期排除在这个伸向全世界的电报网之外。因为单独用一 ![]() ![]() 要完成一项奇迹或一桩奇事,先决条件是一个人要相信这种奇迹。一个平凡人的真正勇气恰恰表现在科学家们犹豫不决、不敢创新的地方。正如大多数情况一样,这里也是一个简单的偶然事件推动了这项壮丽的事业。一个名叫吉斯博恩的英国工程师于一八五四年想铺设一条从纽约到美洲最东部纽芬兰的电缆,以便能够早几天收到来自船上的消息。因为他的资金用尽,工程不得不中途停顿。于是他便到纽约去寻找财主。他在那里由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邂逅了一位许多荣誉事业之⽗,一个牧师的儿子,名叫居鲁士。W.菲尔特的年轻人。菲尔特的事业兴旺,财运不错,年纪轻轻,便拥有大量财富,过起隐居生活。但他正青舂年少,精力旺盛,难以长期过那无所事事的生活。吉斯博恩为了完成从纽约到纽芬兰的电缆铺设工程,去找这位隐士。居鲁士。W。菲尔特不是专家,不懂技术——真幸运!——他对电一窍不通,也从未见过电缆,可是这位牧师之子生 ![]() ![]() ![]() 居鲁士。W。菲尔特以空前旺盛的精力开始行动。他同所有的专家取得了联系,向各国府政申请特许,在两个陆大发动了一场筹集必要资金的运动。从这位完全不出名的人⾝上迸发出来的冲击力是如此強大,信心是如此坚定,对作为新神奇力量的电的信念是如此強烈,以至在英国短短几天就筹集到三十五万英镑的基金。这已⾜够用来邀集最有钱的商人,在利物浦、曼彻斯特和伦敦成立电报建设和维修公司。资金源源而来。人们从认购者的名单中还萨克雷和拜伦夫人的名字,他们不是为了商业目的,仅仅因为怀着道义上的热情来支持这一事业。人们对一切技术和机器都表现得非常乐观,这种乐观主义的情绪使得史蒂文森、布鲁涅和其他伟大的工程师时代的英国显出一片生气 ![]() ![]() 铺设电缆的大致费用差不多是开始阶段惟一可靠的依据,在实际技术实施上没有先例可以遵循。在十九世纪,人们还从来没有设想和计划过类似规模的工程。在英国多佛和法国加莱之间狭窄的海峡中铺设电缆又怎能同这次横越整个大洋的铺设电缆相提并论呢?前者只需从一艘普通轮船的光甲板上将电缆缓缓地从绞线盘上放下三十或四十英里就行了,就像铁锚从绞盘上缓缓放下一样。在海峡中铺设电缆时,可以耐心等待一个特别风平浪静的⽇子,也能够准确地海底的深度,⾁眼随时可以到海峡两岸,因此可以避免发生任何意外的危险,连接工作一天之內便可顺利完成。但横渡大洋至少需要持续航行三个星期,而且往往气候恶劣。光甲板上也放不下一百倍长、一百倍重的线盘。此外,当时没有一艘大船能在自己船舱里装得下这种用铁、铜和马来亚树胶制成的大巨线盘,没有一艘船大得能够承受得住这种负荷。至少需要两艘大船,而且需要有其他的船只护航,以便准确地保持最短航线,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进行救援。英国府政为此目的提供了英国最大的一艘军舰“阿伽门农号’’,该舰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曾当过旗舰;国美 府政则提供了一艘五千吨重(这在当时是最大的吨位)的三桅军舰“尼亚加拉号”但这两艘舰首先要加以改装,使每一艘舰都能呑得下用来连接两个陆大的漫长的电缆的一半数量。不言而喻,主要问题仍然是电缆本⾝。对连接这两个陆大的漫长的脐带提出了难以想象的要求:这种电缆一方面必须像钢缆那样坚固和不易折断,同时又要富于弹 ![]() ![]() 但人是敢想敢⼲的!工厂⽇夜开工,这个年轻人魔鬼般的意志把所有的轮子都推向前进。整座整座的铁矿和铜矿被开采来生产这 ![]() ![]() ![]() 各种机器持续轰鸣了一年之久,电缆像一 ![]() ![]() 起航的一切工作终于准备就绪。迄今怀疑论者还占着上风,但全英国的公众则对这一壮举表现出热情和趣兴。一八五七年八月五⽇,几百艘大大小小的船只在爱尔兰瓦伦西亚岛小港团团围住铺设电缆的舰队,以便亲自经历这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电缆的一端是如何用小船拖海上岸,牢固地系在欧洲陆大上。舰队的告别仪式无形中成了一场隆重的庆祝典礼。府政 出派了代表,许多人在会上致了祝词。神⽗在一篇 ![]() 按原来计划,各自装载一半电缆的两艘大船“阿伽门农号”和“尼亚加拉号”要一起驶向大洋中部的一个预先选好的地点,先在那里将两个半 ![]() ![]() 两只船中,从陆大开始把电缆铺设到海洋中心的任务落到“尼亚加拉号”舰上。这艘国美三桅军舰缓慢而小心地向大洋中心驶去,就像一只蜘蛛不断在自己大巨的躯体后面分泌出细丝那样,甲板上的铺线机缓慢而有规律地发出嘎嘎声,这声响如同从绞盘上放下锚链时发出的声音,每个海员都听习惯了。几小时以后,甲板上的人对这种有节奏的嘎嘎声就像对自己心脏的跳动一样,已不再注意了。 舰只向海洋越驶越远,船的龙骨后面不断地放下电缆。这种冒险行动似乎一点也不冒险。电学家们只是坐在一间特别的小房间里不停地倾听同爱尔兰陆地上 ![]() 电缆已铺设了三百三十五英里,长度已超过从多佛到加莱之间距离的十多倍,开头令人忐忑不安的五天五夜已经过去,第六天(八月十一⽇)晚上,居鲁士。W。菲尔特在一连许多小时的工作和 ![]() ![]() ![]() ![]() 惟有居鲁士。w。菲尔特没有动摇。他既是英雄,又是商人,他算了算账,损失了些什么呢?三百英里电缆,大约十万英镑股金。但更使他感到痛心的是损失了整整一年的时光,这是无法补偿的,因为工程只有在夏季最好的天气才能进行,可是这个夏季早已过去。不过从另一方面说也有所获。人们从这首次尝试中获得了一些实际经验。电缆本⾝被证明是适用的,可以用线盘绕起来供下一次使用。只有铺设机需要改造,大家把这次不幸的断裂归咎于这架机器。 在等待和筹备工作中,又一年过去了。一八五八年六月十⽇,原来的两艘船装着原有的电缆重新鼓起勇气再一次出航。由于第一次出航时电讯号的传递功能良好,所以这次人们按原来计划从大洋中部开始向两岸铺设电缆。新航行的头几天平安地过去了。到第七天,铺设电缆的工程就要在预定的地点开始。在这之前,航行像是在游览一样,铺缆机闲置着,⽔手们悠闲地休息,欣赏着明媚的风光。晴空万里,碧海无浪。 但第三天“阿伽门农号”舰长心里隐隐感到一阵不安。他扫了一眼气庒计,发现⽔银柱正以惊人的速度下降,特别恶劣的天气正在酝酿。第四天果真刮起了一场风暴,这场风暴甚至连在大西洋中久经考验的海员也极少遇到过。最不幸的是,英国电缆铺设舰“阿伽门农号”正好遇上这场风暴。一条在各大海洋、甚至在战争中经过最严峻考验的卓越战舰,这条英国海军的旗舰本可以经受得住这种坏天气。但不幸的是,为了铺设电缆,它被全部进行了改装,以便能装得下大量电缆。它不像货船那样,可以把重量向各个方向均匀地装到货舱里,那大巨线盘的全部重量都庒在了船的央中,船前部的负荷不重,从而引起了不良后果,使船⾝颠簸起来加倍地摇晃。恶劣天气就是这样同它的牺牲品开着最危险的玩笑。船只被波涛或左或右、或前或后地掀成四十五度角。汹涌的波涛拍打着甲板,毁坏了一切。一次新的厄运——风浪每一次最可怕的冲击都使船只从龙骨到桅杆发生剧烈的震动,甲板上推煤挡板倾倒下来,煤堆像碎石、像黑⾊冰雹一样向已⾎⾁模糊和精疲力竭的⽔手砸击。一些人被煤砸伤.另一些人在厨房里被翻倒的锅炉烫伤。一名⽔手在十天的风暴中发了疯。有人甚至作了最坏的打算:从甲板上抛掉一部分引起灾祸的电缆。幸亏船长不愿负起这种责任,他是对的。“阿伽门农号”经历了无法形容的考验以后,终于战胜了历时十天的风暴,虽然耽误很久,还是在应该铺设电缆的世界海洋的约定地点找到了其他船只。 可是现在才看出那些由⼲ ![]() ![]() 伦敦的股东们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都脸⾊苍⽩地等着他们的领头人和引 ![]() ![]() 股东们毫无把握地面面相觑,他们是否应该把剩下的最后一点资金托付给这个傻子?但是,意志坚強的人最后总是带领犹疑不决的人前进。居鲁士。W。菲尔特以顽強的努力达到了重新出航。一八五七年七月十七⽇,在第二次航行失败以后的五个星期,船队第三次离开英国海港。 现在又一次证实了一条老经验:具有决定意义的事情几乎总是悄悄获得成功的。这天出航完全是在不引人注目的情况下进行的。舰队周围没有船只环绕来表示祝贺,海滨也没有集合起人群,没有举行盛大的告别宴会,没有人祝词,甚至没有神⽗祈求主的保佑。舰队像去进行一次海盗活动似的,胆怯而又悄悄地驶向外洋。可是大海友好地接待了他们。“阿伽门农号”和“尼亚加拉号”两只舰船在驶离昆士顿后十一天,在预先约定的一天,即七月二十八⽇,在大洋中部的约定地点开始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真是奇景壮观:两条舰船船尾对着船尾,两条舰的电缆两头被了起来。在没举行任何仪式,甚至连甲板上的人对此都没引起很大趣兴(他们对多次无效试验已感到厌倦)的情况下,铁和铜制成的电缆在两条舰之间下沉到还没有测锤测量过深度的大洋最底层。然后,甲板上的人挥动旗帜相互致敬,英国舰向英国方向驶去,国美舰向国美方向驶去。当两艘舰,即在浩瀚无垠的大洋中两个移动的点,背向离开的时候,电缆却一直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这是自古以第一回,两条船得以越过风浪,超越空间,在目不能及的远距离上达到相互了解。每隔几个小时,一艘舰用电信号从大洋深处报告驶过的英里数,而另一艘舰每次都证实,它同样由于天气晴朗行驶了相同的路程。就这样一天过去了,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过去了。八月五⽇“尼亚加拉号”终于报告说,它在纽芬兰的特里尼蒂海湾已看到美洲海岸,至此它已铺设了一 ![]() ![]() 由于 ![]() ![]() ![]() ![]() ![]() 盼望已久的消息终于来到,但太晚了,报纸已经来不及作正式报道,只好在各电报局和编辑部里张贴出来。人群立即万人空巷地拥向街头。报童在人群中由于秩序混 ![]() ![]() ![]() ![]() ![]() 但这还远远不够!庆祝规模应该再大些,应该是新陆大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准备工作就进行了两周。八月三十一⽇,全城都在向居鲁士。W-菲尔特一个人表示热烈祝贺。自从罗马帝国时代以来,还没有一个胜利者被他的民人这么热烈 ![]() ![]() ![]() ![]() ![]() 这一天,千百万人齐声 ![]() ![]() ![]() ![]() ![]() 人们一旦从诚挚的感情冲动中清醒过来以后,很难原谅一个原先对其抱着极大希望、现在却对之非常失望的人。关于备受赞美的电报已经失灵的谣言一经证实,暴风雨般的呼声立即一百八十度转弯,变成对居鲁士-W。菲尔特这个无罪的罪人満怀恶意的痛恨,说他欺骗了这个城市、这个家国和整个世界。纽约市的人甚至断言,他早就知道电报失灵,但他出于自私的目的,而让别人围着他 ![]() ![]() ![]() 被人遗忘的电缆在大洋深处闲躺了六年。两个陆大脉搏相通只维持了一个小时,两个陆大之间多年无情的沉默又持续了六年之久;美洲和欧洲曾因通过几百句话而相互接近,现在两个陆大又像数千年来一样,由于不可克服的遥远距离而分开。十九世纪最大胆的计划在昨天几乎成为现实,如今又变成神话和传说。当然无人想恢复已成功一半的事业。可怕的失败使大家丧失了信心,扼杀了全部热情。在国美,由于南北战争,人们对此已无趣兴。在英国,各种委员会有时虽然召开会议,但这些会议却花了两年时间来确定一种显然的观点,即海底电缆在原则上是可行的。而且,从学术上的认可到真正行动还有一段谁也不想走的路程。各项工作都像那 ![]() 于是这样一个人便突然出现。瞧,正是那抱有同样的信仰和信心的故人居鲁士。W。菲尔特——他已从沉默的放逐中,从众人幸灾乐祸的蔑视中苏醒。他第三十次横渡大洋,又一次出现在伦敦,他成功地用六十万英镑的新资本来执行旧的特许。现在终于出现了长期梦寐以求的、能够装载大量货物的巨轮,即由伊沙姆巴· ![]() 以前极难办到的事,现在一蹴而就。一八六五年七月二十三⽇这艘巨轮载着新的电缆驶离泰晤士河。当铺设工程进展到距终点仅需两天时,由于电缆断裂,贪得无厌的海洋又呑噬了六十万英镑。虽然第一次尝试归于失败,但技术已可确保不会使人绝望。当“伟大的东方人号”于一八六六年七月十三⽇第二次出航时,航行终于成功,电缆这次把话语清晰明⽩地传到r欧洲。几天以后,又找到了那条滑脫了的旧电缆。现在两条电缆把新旧世界连接在一起了。昨天的奇迹今天已成为理所当然的事。地球从这一时刻起,好像只有一颗心脏在跳动。人类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可以从地球的一端同时到、看到、了解到地球另一端发生的事情。要是人类现在由于自己能战胜空间和时间而永远很好团结起来,人类便不会一再被那种常常引起不幸的幻觉所困扰,这种幻觉会不断地破坏人类的这种伟大团结,并用给人类以支配自然因素权力的同样手段来毁灭人类自⾝。 |
上一章 命运攸关的时刻 下一章 ( → ) |
命运攸关的时刻是知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综合其它,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命运攸关的时刻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斯蒂芬·茨威格撰写的命运攸关的时刻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命运攸关的时刻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