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 作者:余耀华 | 书号:44631 时间:2017/12/6 字数:8502 |
上一章 八 朋友是最大的敌人 下一章 ( → ) | |
1、小人得志便猖狂 王安石离京之后,韩绛任同平章事,吕惠卿任参知政事,变法运动由韩绛、吕惠卿等人负责。刚开始,两人感王安石提拔之恩,仍然继续实行王安石制定的方针政策,真正是萧规曹随,一些儿不肯改违。因此,京城的一些人送他们二人两个美号:韩绛称为“传法沙门”吕惠卿唤做“护法善神”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吕惠卿是个极具野心的人,王安石在位时,他是王安石变法最得力的助手,王安石离开之后,他妄图取代王安石的地位,为了达到目的,提拔族弟吕升卿、吕和卿等人,扶持自己的势力,打击变法派內部的其他成员,打着变法的招牌,肆意妄为。 吕惠卿执政以后,因为与三司使曾布有嫌隙,便想拔去这个眼中钉。恰在此时,曾布上表奏称:“市易法扰民。此种不良的政治,在秦、汉衰 ![]() 吕惠卿便以阻挠新法罪弹劾曾布,将曾布逐出京城,贬到饶州去做了知州。吕嘉问也因为赵顼讨厌他,同时被免职。 吕惠卿采用吕和卿的建议,创行手实法,具体內容为:命令民间的土地、房屋、宅基地、牲畜和所有资产,都要据实估价报官,官府按估价总额菗税,凡隐瞒不报者,重罚,举报者有赏。这实际上就是征收资产税。如此一来,民间寸土尺椽,都要纳征,养 ![]() 吕惠卿的所作所为 ![]() 吕惠卿绝不容忍郑侠对他的攻击,在他一手 ![]() 冯京在郑侠遭贬之后,也被免去参政之职,出任亳州知州。因为他被郑侠比做君子,与君子相对应的小人是吕惠卿,吕惠卿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冯京被免职也就不⾜为奇了。 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一直不赞成哥哥的新法,他曾特别过提醒王安石,说吕惠卿是个佞人、骗子,要提防这个人。 有一次,王安石正在和吕惠卿商量政事,王安国却在外面吹笛子,王安石冲着外面的弟弟喊道:“停此郑声如何?” 王安国应声回敬道:“远此佞人如何?” 孔夫子曾说“驱郑声,远佞人。”兄弟俩的一问一答,实际上是引用了孔夫子的话。 吕惠卿当时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怀恨在心。郑侠流放英州之后,吕惠卿便以王安国与郑侠 ![]() 吕惠卿将冯京、郑侠、王安国逐出京城之后,气焰更加嚣张,处事独断独行, ![]() ![]() 当时,山东有一个谋反案,主犯是一个亲王,犯罪团伙中有一个人是王安石的朋友。本来,这件事与王安石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吕惠卿 ![]() 吕惠卿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包括宰相韩绛在內的朝中大臣的不満,很多人強烈要求王安石复出,他们认为,只有王安石才能控制吕惠卿。 韩绛向赵顼上了一道密折,请皇上罢免吕惠卿,起用王安石,同时,他派人给王安石送去一份密函,说吕惠卿 ![]() 谋反罪是灭九族的大罪,谁要是与这桩罪沾了边,不但自己人头落地,九族之內的亲人也要跟着遭殃。 王安石接到韩绛的密函后,知道问题很严重,连夜从江宁出发,骑快马⽇夜兼程,果然在七天之內赶到京城。进京之后,连夜进谒赵顼。 赵顼自从王安石出京之后,似乎失去了主心骨,加之吕惠卿执政后,处事毫无章法,他便开始想念王安石了。韩绛告诉他,王安石不⽇将进京,奏请把吕惠卿控告王安石与谋反案有染的奏折暂缓处理。赵顼 ![]() 王安石进京的当天,赵顼便接见了他,君臣二人经过半天长谈,第二天,王安石官复原职。 王安石复职了,但吕惠卿没有放弃自己的野心,他不仅不协助王安石推行新法,反而处处设置障碍,成为王安石的掣肘,妄图搞垮王安石,取而代之。 螳螂捕蝉,⻩雀在后。吕惠卿做梦也没有想到,正当他算计别人的时候,有人已将矛头指向了他,而这个人,就是曾为他的政治盟友的邓绾。 王安石复出之后,很多人要取媚于他,其中御史中丞邓绾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人物。 邓绾本来是王安石变法的助手,王安石罢职后,他倒向吕惠卿,成为吕惠卿的政治盟友,两人狼狈为奷,对王安石落井下石,⼲了一些见不得人的事,王安石复出之后,邓绾的处境很尴尬,他知道王安石与吕惠卿两人嫌隙已生,他不可能在两人中间左右逢源,必须从中选一人作为自己效忠的对象。邓绾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吕惠卿不是王安石的对手,于是选择了王安石。为了弥补以前的过失,重获王安石的信任,邓绾决定反戈一击,出卖吕惠卿。他背着王安石,暗中与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商量,控告吕惠卿勒索华亭商人铜钱五百万缗。 御史蔡承禧也 ![]() ![]() 赵顼对吕惠卿已然厌恶,看了邓绾等人弹骇吕惠卿的奏折后,便将吕惠卿贬出京城,出任陈州知州。 三司使章惇也为邓绾所劾,贬出京城,出任嘲州知州。 韩绛是王安石复出的功臣,但王安石复出之后,因和王安石的意见不一致,萌生去意,便托病请求离职,赵顼批准了他的请求,命他出任许州知州。 王安石重新独揽宰相大权。 2、割地七百里 契丹自庆历二年(1042年)向宋敲了一次竹杠、两国签订和约之后,三十余年来,两国一直相安无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契丹主宗真病逝,他的儿子耶律洪基继位。 熙宁七年(1074年),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派使臣萧禧来东京汴梁,要求与宋重新划定边界,声称要以蔚、朔、应三州之间的分⽔岭土垅为界,并说宋在河东修筑的营寨已经侵⼊辽国边界。 宋、辽和平相处几十年,一直是各守疆界,从未在边界问题上发生纠纷,这次辽国突然提出要重新划定边界,明显是借端生衅、找茬儿。 赵顼派太常少卿刘忱等人到代州与辽国谈判,辽国的谈判代表是枢密副使肖素。肖素坚称宋、辽两国的疆界应以分⽔岭土垅为界,但经实地勘察,分⽔岭上 ![]() 无论什么山,有山就有分⽔岭,分⽔岭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地名,肖素要求以分⽔岭为两国分界线,实在是胡搅蛮 ![]() 刘忱据理力争,肖素竟然执意不从。刘忱便派人回京,将谈判的情况向朝廷作了汇报。 赵顼一面命枢密院开会商议,一面亲自给判相州韩琦、司空富弼、判河南府文彦博、判永兴军曾公亮几位前任宰相写信,请他们出主意。 韩琦最先回话。他在信中说,要攘外,必须废除新法,国內必须团结一心;选贤任能,使天下人都心悦诚服。边备充⾜了,即使盟约被破坏,也可以武力收复国土。 富弼、文彦博、曾公亮也都先后回信,內容与韩琦的观点基本相同。 赵顼犹豫不能决。 辽主见宋廷的谈判代表刘忱寸步不让,再次派遣肖禧到汴梁递国书,推说刘忱没有谈判的诚意,故意拖延时间,请宋廷改派他人谈判。 赵顼便命天章阁待制韩缜与肖禧继续谈判,双方仍各执一词,毫无结果。 肖禧见索地不成,⼲脆赖住在驿馆不走,并放言说,如果宋不能満⾜他的要求,他就不回国。 辽使为何如此肆无忌惮呢?因为他们赌宋不敢同辽国翻脸,凭借几十年与宋打 ![]() 赵顼见辽使耍赖,既不能満⾜他的要求,又不便驱逐,觉得很为难,便征求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对宋、辽两国边界划定的历史情况不 ![]() 沈括奉命到枢密院查阅历史档案,经过几天翻阅,查到英宗二年与契丹订定疆地条约及地图。这幅地图明确标示,宋、辽边境以古长城为界,目前宋、辽两国争议的分⽔岭在⻩嵬山,与原定界线相隔三十余里。沈括当即向赵顼奏明了情况。 赵顼惊喜地说,两府不查考本末,几乎把国事误了。当即命将条约并地图给辽国使臣萧禧看,萧禧的嚣张气焰才有所收敛。 赵顼赏赐沈括⽩金千两,并命沈括为使臣,赴辽国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 沈括奉命到辽都以后,辽国宰相杨遵勖接待了他,并正式举边界问题谈判。 沈括 ![]() ![]() 沈括议抗道:“南朝遵守约定,北朝却要废弃前盟,是你们胡搅蛮 ![]() ![]() 杨遵勖见沈括理直气壮,改口以天池为界,在得到沈括的否定后,竟然将沈括晾在驿馆里,多⽇不见。 沈括见辽国并无诚意,便告辞回国。他是一个有心人,在归国途中,将沿途的山川险易、民情风俗,绘成一幅《使契丹图》,归来后献给皇上。 赵顼想到如果与辽国的谈判失败,两国必有一战,他广泛征求意见,百官中有主战的,也有言和的,他乘到慈寿宮向太皇太后请安之机,把辽国要求重新划定边界线的事情禀明曹太皇太后,并说万一谈判失败,他准备出兵北伐,一举扫去后世子孙的祸患的打算。 曹太皇太后问道:“粮草辎重,预备⾜了吗?士卒甲仗,都准备好了吗?” 赵顼不以为然地说:“这些事情都好办。” 曹太皇太后脸⾊大变,责备地说:“要打仗,这是最难办的几件事,你反而说这些事容易得很,如此轻敌,怎么能打胜仗?” 赵顼见曹太皇太后如此严厉,愣在当场。 曹太皇太后接着说:“太宗皇帝几次北伐,就是因为粮草辎重跟不上,士兵甲仗不整而吃了败仗,况且那时候还是用兵之际。如今天下久不用兵,士兵久未 ![]() ![]() ![]() ![]() 赵顼诺诺连声。 曹太皇太后语重心长地说:“辽国如果容易服征,太祖、太宗皇帝早就收复了,何必要等到今天呢?” 赵顼听后,表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言兵。 赵顼从慈寿宮出来之后,便想征求韩琦的意见。因为韩琦在仁宗朝时,曾同范仲淹共同守边,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不料就在此时,传来了韩琦病逝的消息,韩琦遗疏也到了京师。 赵顼想到韩琦策立二帝,历相三朝之功,便决定停朝三天,以对韩琦的去世表示哀悼。追赠尚书令,赐谥忠献,配享英宗庙庭。 传说,韩琦病逝的那天夜晚,天上有一颗巨星陨落在相州城外,远近为之震撼,后来听说韩琦在这夜一病死,相州的百姓为之哭泣,可见韩琦深受民间的爱戴。 赵顼只得再次征求王安石的意见。 王安石认为凭宋现有的国力,不宜与辽国开战,不如依了辽国的请求,等到国富兵強之后,再重新夺回来。如果要服征辽国,一定要先给他一点甜头。这叫做 ![]() 赵顼于是答应了辽国的条件,以辽河分⽔岭为界,宋失去土地七百里,成为异⽇兴兵的争端。 3、擅起边衅伐 ![]() 北方的边事刚处理完,南边又不平静了。 国中的南方有个小国叫 ![]() ![]() 黎桓死后,他的儿子黎龙钺继位,被弟弟黎龙廷所杀。黎龙廷杀兄自立为王,仍然向宋廷纳贡,真宗皇帝赐名至忠,命他世袭王封。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大校李公蕴仿效当年黎桓故事,弑黎至忠自立,遣使朝贡。真宗也用封黎桓故事,封李公蕴为 ![]() ![]() ![]() ![]() ![]() 桂州知州沈起见得朝议开边,章惇收峒蛮,熊本平泸夷,王韶克河州,几个人都因建立边功而加官晋爵,不由心有所动,也想出兵 ![]() ![]() ![]() ![]() 赵顼自知理亏,只得把沈起就地免职,调处州知州刘彝接替沈起,出任桂州知州。 刘彝抵任后,虽取消了广南屯兵,却又在边隘屯驻重兵,建造戈船,取消与 ![]() ![]() ![]() 宋的做法,彻底 ![]() ![]() ![]() ![]() ![]() 邕州知州苏缄虽率兵奋力抵抗,仍不敌 ![]() ![]() 赵顼命宣徽使郭逵为安南招讨使,天章阁待制赵卨为副,率兵征讨 ![]() ![]() ![]() 王安石看了这些布告,怒气冲天,命郭逵多带兵出征,许他调集鄜、延、河南诸旧部从征,并命召取占城、真腊两国兵夹击。 郭逵率兵到达长沙后,传令占城、真腊两国,并分兵攻打钦州、廉州。郭逵与赵卨率兵向西进发。大军走到富良江,从钦州、廉州传来捷报,两州已经收复。 熙宁八年(1075年),郭逵、赵卨率兵在富良江与 ![]() ![]() ![]() ![]() ![]() 郭逵率领的宋兵多为北方人,不服南方⽔土,加之触犯瘴气,很多士兵染病而亡。郭逵、赵卨不敢轻进,分兵占领广源州、门州、思浪州、苏茂州、桄榔县诸地,并将前方战况上报朝廷。 李乾德见大兵庒境,也很害怕,派人告知宋军主帅,派使臣奉表到汴梁,请求和议。 赵顼也因宋军已攻到富良江,恶气已出,加之战祸是宋边将挑起来的,错不在 ![]() 随后诏郭逵、赵卨班师回朝;改广源州为顺州。不久,李乾德遣使进贡,并归还俘虏的兵民。赵顼见他是真心修好,将顺州赐还给李乾德,后来又将二州六县也 ![]() ![]() ![]() 4、王安石二次罢相 ![]() 吕惠卿贬出京城,出任陈州知州以后。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对吕惠卿加害⽗亲的事一直耿耿于怀, ![]() 吕惠卿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当他得知王雱与邓绾上表 ![]() 吕惠卿与王安石是多年的朋友,两人过去有很多书信往来,在这些书信中,当然说了一些不⾜为外人道的话。吕惠卿是一个有心人,他将这些书信都完好地保存下来,预备有朝一⽇能派上用场。当他得知邓绾和王雱在背后做他的文章时,他便想起了这些书信。于是,他便把这些书信都呈 ![]() 在这些信中,有几封信上有“无令上知此一帖”、“无使上知,勿令齐年知”之句,就是说,不要让皇上知道此信中的內容。至于“齐年”是谁,当时却没有深究。 赵顼对这些纷 ![]() 王安石回家之后,痛骂自己的儿子,骂他不该背着自己去招惹吕惠卿。⽗子二人为此大吵了一场。 王雱显然不知道吕惠卿手中蔵有这些信,并且握有⽗亲的把柄。深悔自己行动鲁莽,给⽗亲带来灾难。受⽗亲的斥责后,心中憋气,以致抑郁成疾,立即就病倒了,不久,背上生出一个恶疮。 王安石遍请郞中医治,终究没有挽回儿子的生命,王雱撒手归西了。 老来丧子,是人生之大不幸。儿子的猝然离世,对王安石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肝肠寸断,萌生退意,上表请求辞职。 御史中丞邓绾担心王安石一去,自己失去了靠山,禄位就不保,上表奏请赵顼挽留王安石。 赵顼认为邓绾⾝为御史,竟然为大臣请恩,免去邓绾之职,贬往虢州去为知州。王安石去意更坚,力请解除职务, 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赵顼第二次罢免了王安石的相职。 王安石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和満腹的伤悲离开了京城,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退居金陵,潜心学问,不问政治。 王安石既退处金陵,经常书写“福建子”三字。福建子是指吕惠卿,因为是深悔被吕惠卿所误。 王安石罢相后,赵顼提拔吴充、王珪为同平章事,冯京知枢密院事,蔡确参知政事。 吴充与王安石是儿女亲家,他一向不赞成王安石的所为,经常向赵顼奏陈新法不良,赵顼喜 ![]() ![]() 吴充当了宰相后, ![]() 赵顼采纳了吴充的建议,召吕公著同知枢密院事,进程灏判武学。 程灏自扶沟县进京,任职才数⽇,李定、何正臣便劾他学术迂阔,趋向僻易,赵顼仍命他回扶沟县任原官去了。吕公著上疏谏阻,并没有改变赵顼的决定。 司马光在洛 ![]() 吴充并没有采纳司马光的意见。 蔡确曾经依附王安石,王安石罢相后,他又到处说王安石的过失,显示自己与王安石不同。吴充想要⾰除新法,他又说应该萧规曹随,遵守以前的法律。所以,王安石罢相以后,他所推行的新法仍然在继续执行。 王安石罢相的第二年,赵顼改年号为“元丰”并从幕后走到前台,亲自主持变法。然而,变法的阻力仍然很大,很多人对新法还是喋喋不休。失去了王安石,他本来就很伤心,如今又要独自面临大巨的庒力,不免有些心烦,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更容易发火。他决定实行更为強硬的手段来推行新法,严惩反对变法的员官。因不満新法而贬出京城、现任湖州太守的苏轼,不幸成为了这次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
上一章 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 下一章 ( → ) |
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是知名作家余耀华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架空小说,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余耀华撰写的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这才是宋史2·真宗英宗仁宗神宗卷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