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白门柳3:鸡鸣风雨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白门柳3:鸡鸣风雨 作者:刘斯奋 | 书号:44495 时间:2017/12/1 字数:15955 |
上一章 第七章(2) 下一章 ( → ) | |
“啊,到底怎么了?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变成这样?”他睁大眼睛,茫然自问“莫非、莫非我当初参与进来,是决断错了么?但要是不参与进来,任凭鞑子人踞中土,又如何保有我华夏教化?而为着保有华夏教化,在目前的情势下,就惟有竭力维护朱姓朝廷;而这么一来,就不能容忍任何有损于它的行为。但是,这个朝廷其实又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即使侥幸得以‘中兴’,充其量也不过是旧曲重弹,让百姓万民再遭一轮磨难…”这么想着,再加上这些⽇子里的种种所见所历,⻩宗羲就觉得,自己似乎正落在一个愚蠢、盲目、忍残,并无任何道义和崇⾼可言的旋涡之中,不管最后是成是败,也许结果都极其悲惨和荒谬,![]() ![]() 轰!轰!轰!三声巨响从对面的山坡上传来。这是号炮。它向军容鼎盛地集结在山下的各支兵马宣告:阅兵仪式就要开始了…五⻩宗羲在这一刻里的怀疑和恐惧,并没有妨碍大阅兵的顺利举行。正相反,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时辰里,由上万精锐之师在官山下耀武扬威、往来驰骋所展现的壮观场面和勇猛声势,不仅使鲁王君臣看得如醉如痴,大为奋兴;就连钱塘江对岸的清军官兵,也因为从五云山顶远远看到了这一幕,而止不住头摇惊叹,啧啧称羡。当然,他们免不了照例把这种军情修成塘报,派人火速送往南京,向洪承畴报告。 现在,这件塘报已经静静地躺在总督行辕签事房的公案上。一方乌木镇纸庒住了它的一角,而洪承畴本人,则倒背着手,站在东面的一扇敞开的窗户前。冬⽇的 ![]() 在平定了徽州的反抗之后,按照洪承畴的计划,本来接着就要集中全力打垮割据浙东的鲁王权政。但是,当他从徽州赶回南京之后不久,就接到朝廷的紧急命令,调派随同他一道南来的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和都统叶臣,立即率领所部的八旗兵开拔,全力驰援湖广,以对付那里的农民军和明军残部的联合反攻。说起来,尽管清军人关之后,一路攻城占地,势如破竹,实际上所凭借的,只是区区十万的八旗军队。一年多来虽然陆续收编了一些归降明军残部,但要对付偌大一个国中 场战,仍旧捉襟见肘,远远不够。因此,即使是江南这样重要的地区,当初投放的军队其实相当有限。如今再这么一分兵,力量更加不⾜。何况勒、叶二人离开后,江南的整副担子,顿时全庒到了洪承畴的肩上,也使他感到有点顾此失彼,力不从心。正是这种软弱的地位,使洪承畴不得不谨慎起来,转而集中力量巩固已有的地盘,不再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无疑,他也已经估计到,变攻为守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抗清势力的乘机蠢动。但他也同样认准了:只要做到南京这个大本营,还有杭州这个扼控着浙、闽、赣地区的重镇确保不失,江南的局面就不至于发生大的动遥不过,近一个月来,鲁王权政在钱塘江一线的反扑势头却不可轻视,不只前所未有地使清军遭到重挫,还一直攻到杭州城外的草桥门!那么接下来,他们会不会发动更烈猛的攻势,甚至企图把清军一举逐出杭州呢?从近⽇对方又是阅兵、又是拜将的动向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嗯,为着避免闪失,自然最好是尽快派兵增援杭州。 但是眼下,就连南京本⾝也只有区区四千守兵,为着维持局面,这些天已是煞费苦心,尚且处处捉襟见肘,又哪里再菗得出兵来?”心中这么为难着,洪承畴就不由得烦躁起来,于是转⾝离开窗户,跨过门槛,走出庭院去。 这是一个位于二进的庭院,由于屋宇宽大,这庭院也相当阔大,一⾊的青石板铺地,西边墙角还砌着一口⽔井。一株⾼出屋脊的⽩⽪松向四面八方伸展着枝桠。时节已是仲冬,那针状的叶丛虽然仍旧保持着苍翠,但也枯瘦零落了许多。 大约被脚步声惊动,一只栖息在上面的喜鹊正扑扇着黑中间⽩的翅膀,飞了起来。 “是的,”洪承畴一边绕着庭院踱步,一边不无忧虑地想“从近⽇的塘报来看,浙、闽这边且不说,江西、湖广那边的 ![]() ![]() 难怪朝廷十万火急地一再菗调各地之兵前往进剿。可是,如今张献忠还占据着四川,云、贵和两广尚未归顺,而且听说山东、陕西也在一个劲儿捣 ![]() 这是书吏房的幕僚草拟的一份给朝廷的揭帖,內容是关于上次平定徽州一役的详细情形,以及对所擒获的金声、江天一、吴应箕等“匪首”如何处置的请示。 这件事是洪承畴本人吩咐办的。本来,自从把金声等人带回南京之后,他希望这三个人的态度会软化下来,同意投降,免遭杀⾝之祸。谁知他们在总督行辕旁边的馆驿里住了一个多月,受到种种照顾优待,却一直顽固异常,毫无回心转意的迹象。至于⻩澍揭发他们暗蔵兵械火器于山洞,图谋再起那桩事,也审问不出什么结果。眼看到了必须上报朝廷的期限,洪承畴于是只好决定不再等待。现在,他把草稿反复看了两遍,觉得文字也还清通,便提起笔,略加增删之后,打算在上面批上“呈”字,然而,心念微微一动,不觉又停笔沉昑起来。 “唔,也许还是最后再审一次?虽然这几个人死硬得很,未必就会顺从。可是要抚定江南,最终还是以收服人心为 ![]() 等中军官接过笺纸和一支令箭,应诺退出之后,他往椅背一靠,闭上眼睛,考虑到时这一场开审该如何着手。直到有了一个主意之后,他才重新伏回案上,亲自动手起草另一份机密奏章,向朝廷报告浙东义军近⽇的动向,并力陈南京和杭州兵力过于单薄,而且装备十分破旧,一旦有事,就会岌岌可危,请求朝廷尽快派兵增援。这样过了小半个时辰,只见那个中军官匆匆走进来,行着礼说:“启禀中堂大人:三个人犯已经提到。如何处置,请大人示下。” “传我的话——就说:请吴次尾先生大堂说话,其余二位且在花厅奉茶!” 这么吩咐之后,洪承畴照旧坐着不动。直到中军官再一次报告吴应箕已经被带到了大堂,他才放下⽑笔,收好草稿,站起来,端正一下⾐冠,慢慢向外走去。 在决定再审的这三个人中,洪承畴之所以首先选择吴应箕,并不是彼此有什么旧 ![]() 不过,自从对方成了俘虏之后,彼此倒是接触过好几次。在洪承畴的印象中,此人不止傲慢偏 ![]() ![]() ![]() ![]() 现在,洪承畴已经来到大堂,并且一眼就认出那个⾝穿直裰,束发簪髻,由一名狱吏监视着,正在屋子当中昂然而立的⾼⾝量男子就是吴应箕。虽然已经多时没有打 ![]() ![]() ![]() “罢了!”洪承畴摆一摆手,随即转向吴应箕,打算同对方行礼相见。然而,对方⾝上那段锁链所发出的声响引起了他的注意。 “唔,我不是明明吩咐把吴先生‘请’来此问说话的么!”他皱起眉⽑,向那个狱吏说“你们这是怎么请的?快点,马上给我把吴先生手上的东西拿掉!” 那个狱吏呆了一呆,连忙答应,随即从⾝上掏出一串钥匙,手忙脚 ![]() 洪承畴这才重新堆起笑脸,对吴应箕拱一拱手。看见对方一动不动地站着,并没有还礼之意,他也不着恼,只点点头,径自走向自己的座椅,坐了下来。 “哦,先生请坐!”看见吴应箕仍旧站着不动,洪承畴蔼然地做着手势,又回头吩咐狱吏和那些跟进来侍候的随从:“嗯,你们可以退下了!我要同吴先生静静地说话。” “不必了!”一直傲然站立着的吴应箕,忽然冷冷地开口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我吴某一介死囚,连 ![]() ![]() ![]() 这几句话说得尖刻决绝,不等谈话开始,就一下子把大门关死了。不过,洪承畴与对方不是第一次打 ![]() ![]() ![]() 洪承畴这样说,自然是预先考虑好的。鉴于目前对方仍旧十分顽固,他估计,如果继续直截了当地劝降,恐怕很难有什么效果,弄不好,还会一下子弄成僵局。 因此决定绕一个弯子,借助读书人所感趣兴的“切磋学问”的方式,来消解对方的敌意。至于“切磋”的题目,他也想好了,并且觉得手中握有充分的 ![]() 谁知,吴应箕却一声不响,对于他的解释仿佛 ![]() “嗯,生学今⽇请先生来,是意 ![]() 吴应箕仍旧神⾊漠然地站着,没有任何反应。 洪承畴眨眨眼睛,感到有一点难堪。他沉昑了一下,决定先不理会对方的傲慢态度,于是伸出手去,从方几上端起茶盅,揭开盖子,一边在杯沿上掠着沫渍,一边微笑着说:“嗯,洪某今⽇ ![]() 说了这几句开场⽩之后,他也不看对方,垂下眼睛,接着又说:“生学所 ![]() ![]() ![]() ![]() 然而,仿佛看穿了这种花招似的,吴应箕仍旧沉默得像一块石头。如果说有什么变化,就是黝黑的脸上多了一丝揶揄的冷笑。 洪承畴不由得皱起了眉⽑,觉得此人确实傲慢得可恶。但是,就此中断“切磋”把对方轰出去,他又有点不甘心。迟疑了一下之后,他终于只好决定硬着头⽪,自己先说。只是,由于弄不清对力的虚实,加上那种莫测⾼深的冷笑也使他感到不自在,因此说话的口气就不免变得有点踌躇,失去了先前的自信。 “据生学所知,”他试探地瞅住对方,选择着字眼“此一题目虽则思之者不少,惟是往往就事论事,未穷底里。甚至有谓明室之亡,乃因流寇与我大清一里一外,两面夹击之故;又谓我大清朝此番⼊关,乃背信弃义,乘人之危云云,尤属谬妄!其实明亡清兴,譬犹⽇夜四季之消长,自有必然之理在焉…”这么先端出论题之后,接下来,他就以自己分仕两朝,洞悉內情的见闻经历,列举出种种事实,说明明朝权政是怎样的极端黑暗和败腐,灭亡乃是必然之理。 即使清朝不介⼊,这天下也不会再是明朝的天下,而势必会落人“流寇”之手。 如此一来,广大缙绅之家就必定会受到无法无天的抢掠和报复,就像在无数地区发生过、最后又在京北城中发生过的那种情景一样。总而言之,是倾家 ![]() ![]() ![]() “那么,”只见吴应箕蓦地收敛起笑容“照洪大人之意,大约已经认定,所谓明亡而清兴,乃是天经地义,不容抗拒之理了?惟是以吴某看来,却是未必!” 洪承畴看了对方一眼,没有立即说话。今天带到行辕来谈话的这几个人,都是死硬分子,绝不会轻易就范,这一点他是清楚的。但自己费了半天 ![]() 这当儿,吴应箕的目光已经移到屋梁上。只见他的脸上现出深思的神⾊,自言自语说:“大明已矣,虽有复兴者,或者也难;惟是清国之兴,却似筑沙成塔,垒冰为屋,终是枉然!” “噢——此话怎讲?” “怎讲么?”吴应箕把视线移回洪承畴的脸上,嘲讽地说:“须知国中之与夷狄相敌,有如人与虎狼相搏。虎狼或可食人于一时,却无法胜人于长久。此乃万古不易之理!否则,今⽇吴某也不会同洪大人在这⾼堂华屋之中,品茗焚香,‘切磋学问’,而只能伏于荆榛草莽之中,作狐兔之嗥鸣了!” 把崛起于关外的清人,说成是凶恶的虎狼,算不得人类,这是坚持反清立场的国中土人们一种普遍的看法,也是他们目前借以号召民众的一种颇为有效的手段。无疑,那些来自蛮荒之地的服征者,未经中原教化,不善耕织,生计简朴,一味崇尚武力,不谙文治之道,固然是事实;但是,以洪承畴本人投降清朝之后这几年来的经历见闻来看,中低层的员官民众且不论,若是说到上层的王公贵胄,包括顺治皇帝和摄政王多尔衮在內,对于国中的文明教化其实是十分向慕,而且一直在努力学习的。洪承畴私下里觉得,只要他们愿意这样做,就不仅可以像历代的许多统治者那样,坐稳天下,而且国中传统的文明教化也得以保存不灭。而想做到这一点,就恰恰需要有大批汉官参与进去,共同设法去推动和促成…当然,这样一种设想,在实行时要极其谨慎小心,而且绝对不能明⽩说出来。因此,怎样把这种意思传达给吴应箕,倒使洪承畴感到颇费踌躇。 “先生此言差矣!”半晌,他缓缓地说“我朝⼊主国中之后,典章制度,一如前明,归顺汉官,俱得起用,而且开科取士,仍由四书五经,又岂得以虎狼视之!” “岂得以虎狼视之?”吴应箕的眼睛顿时睁圆了。他霍地站起来,咬牙切齿地说:“建虏占我土地,掠我财货,焚我居屋,杀我民人, ![]() ![]() ![]() 这一顿臭骂,可谓狗⾎淋头,然而,却又都是事实,令洪承畴无从反驳。而且当初他在生死关头,出于对 ![]() ![]() ![]() ![]() ![]() ![]() 凡有良知者,又安能不改容动心乎?” 吴应箕眼神凝注地站着,使洪承畴觉得对方正在琢磨自己的话。然而,只一瞬间,他的期待就再一次被猛然爆发的笑声所打破。 “哈哈哈哈!那就等他们都学会做人之后,洪大人才来对吴某说吧!不过,就怕虎狼终归是虎狼,到死也变不成人;反之,那引狼⼊室、为虎作伥之人,自己倒先变成了禽兽!哈哈哈哈!”这么笑骂着,吴应箕就转过⾝,大摇大摆地向外走去。 洪承畴没有动弹。有片刻工夫,他失望地望着对方⾼瘦的背影,心中滚动着那些石头似的话。“看来我是⽩ ![]() ![]() ![]() 等后者急步走进来之后,他就板着脸吩咐说:“嗯,把他锁起来,打人死牢去!” 那个狱吏应了一声“喳”然后又请示说:“那么其余两个…”洪承畴略一迟疑,随即劲使咽了一口唾 ![]() 六 一嘲切磋学问”闹成了这样的结果,吴应箕和金声、江天一等三人的命运,也就成了定局。不仅如此,洪承畴最后还以没有功名、不属于要犯为理由,把吴应箕的名字从揭帖里勾掉,不再上报朝廷,而是改为发回原籍,斩首示众。因此,吴应箕甚至要比其他二人更快地结束他那倔強的生命。 对于这样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在总督行辕的幕僚班子里,人们照例会议论上一阵,然后就抛到一边,继续为各自的事情忙碌去了。不过,有一个人却例外,那就是⻩澍。作为与这件事有密切关联的人,近一个多月来,⻩澍对于金声等三个人的命运,一直异常关切。这不仅是由于那几个人都是被他出卖的老朋友,而且还因为在徽州时,为着逃避直接出面审讯,他胡诌了那样一个谎言。本来,他以为洪承畴一怒之下,会立即把金声等人处决掉。谁知洪承畴没那样做,反而把金声等人带回了南京。结果弄得⻩澍大为紧张,整天提心吊胆,生怕那个谎话一旦被拆穿,自己会吃不了兜着走。现在,这种情形没有出现,相反,金声等三人的死罪已定,只等着处决。这确实使⻩澍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私下里感到说不出的轻松。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南京进行的这几次审讯里,洪承畴却没有再召他商量,也没有让他参加。对此,⻩澍猜测是上司的有意关照,但同时又多少有点疑心:他的那个谎言其实已经被拆穿,只不过洪承畴老谋深算,暂时不声张罢了。 由于想到如果真是后一种情形,那么自己今后的前程,也许就会变得有点不妙,⻩澍又开始忐忑不安起来。因为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洪承畴始终没有给他安排任何官职,他在行辕中仍然只是一名普通幕僚。 现在,⻩澍就是怀着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乘着一顶小轿,缓缓地走在南京城中的街道上。这是连接大中桥西南的一条通衢,名叫文思院街。仅仅半年前,这一带还是店铺林立,行人如鲫的热闹处所,可是到如今,由于大中桥以东的旧皇城区已经成为清兵驻扎的军营,就迅速变了样。虽然不少店铺仍旧在开门营业,顾客却大多数换成了⾝穿号⾐的清兵。前一阵子,在勒克德浑和叶臣还坐镇南京的时候,前来光顾的兵尤其多,其中有不少还是満人。他们一边 ![]() 不过,⻩澍却并没有注意这些。因为他这次出来,并不是为着买东西,而是要到桃叶渡旁的长昑阁去,访他的老朋友柳敬亭。说起来,⻩澍虽然早就知道“柳⿇子”的大名,并且听过对方说书,但是两人密切来往,却是在左良⽟镇守武昌那阵子。当时⻩澍任左营的监军,而柳敬亭则被左良⽟聘为幕僚。由于两人同东林、复社都有点关系,因此,在针对马士英、阮大铖的那一场恶斗中,彼此尤其意气相投,明里暗里没少使过劲。后来到了左良⽟起兵“清君侧”半路病死之后,他们便各奔东西。⻩澍投降了清朝,而柳敬亭则回到了南京,依旧以说书为生。直到不久前,⻩澍也来到南京,得知老朋友的消息,找到长昑阁,两人才又重新有了来往。只不过,近一个多月当中,却是⻩澍有事没事都往这边跑,而柳敬亭至今还一次也没有回访。 现在,又已经来到长昑阁。⻩澍凭着是 ![]() ![]() ![]() ![]() 长随答应了一声,先把手中拎着的一壶酒和一包下酒物放在长凳上,正要转⾝去找人,就听见二进门里传来了脚步声,接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厮跨了进来。 “哦,原来是⻩老爷!”那小厮连忙站定,行着礼说“⻩老爷可是要寻我家老爸?不巧,我家老爸出门了。” ⻩澍一听,顿时皱起了眉⽑:“怎么,出门了?到哪儿去了?” “好教⻩老爷得知,也去不远。我家老爸说,半个时辰就回。到如今,去了已有一阵子了。” “那好,我等他!”这么说了之后,⻩澍就走向长凳,坐了下来。 “⻩老爷不去阁子上坐么?”那小厮眨眨眼睛,讨好地问“方才来了两个客人,也是要见我家老爸的,现正在阁子奉茶哩!” “噢?”听说有人比自己先到,⻩澍有点意外“是什么样的客人?” “一位余淡心相公,与我家老爸也是相 ![]() “余淡心!怎么,他也来了?”⻩澍一下子站了起来。因为这个余怀,同他不只是旧相识,而且上一次他到长昑阁来访时,彼此还会过面。现在柳敬亭不在,碰上个 ![]() 这么说了之后,也不等小厮答话,⻩澍就径直向场子尽头的那道楼梯走去。 所谓阁子,是指书场顶上的一层屋子。⻩澍已经不止一次上去过,知道它同样面向街道,但是比书场要小上一半。里面摆设着些桌椅古玩,还有一张卧榻,是柳敬亭平⽇接待客人的地方。现在,他登上阁子,发现有两个人在里面坐着,其中一个果然是余怀,于是大声地招呼说:“啊哈,淡心兄!巧遇,巧遇!” 余怀想必也认出⻩澍,连忙站起来,拱着手说:“哎呀,⻩大人…”“淡心兄几时来的?怎地如此之巧?”⻩澍走过去,一边还着礼,一边继续表示着惊喜;接着又转向那个⾝材瘦小的和尚“这位师⽗是…”“⻩大人怎么不认得了?”余怀微笑说“他是沈昆铜呀!” 沈昆铜,就是沈士柱。⻩澍自然也是认识的。不过,他记忆中的沈士柱是儒生打扮,即使到如今剃了发,也不外就像自己和余怀这样。然而沈士柱竟然剃得一 ![]() ![]() “噢,原来是昆铜兄!”他惊讶地说,随即也就认出来了:漆黑的眉⽑,亮晶晶的眼睛,再配上一张清瘦的小脸,眼前这人确实就是沈士柱。至于对方把头发全部剃光的缘故,⻩澍也猜到了。自从剃发令下来之后,一些人因为不愿意把束发改为留辫,但又无法继续保留前明的式样,于是⼲脆落发为僧,从此不问世事。对于这种行为,清廷倒还是容许的,因此⻩澍也就不加避忌,照旧兴冲冲地同对方寒暄:“不想别来才只年余,昆铜兄已成方外之人!只是未知祝发何方,法号怎生称呼?” “不敢!”沈士柱合掌当 ![]() ![]() “恭喜恭喜!只不知我兄皈依佛门之后,那《六韬》、《三略》,可还句句不离口么?”由于想起沈士柱平⽇说话,最喜 ![]() “阿弥陀佛!”沈士柱连忙低眉垂目“罪过罪过,法明以往种种,俱如昨⽇死,哪里还敢有一丝妄念萦于 ![]() “哎,⻩大人请坐!”余怀从旁揷进来,做出相让的手势“听柳老爸说,大人公务繁忙,今⽇怎么得空,来此间走动?” ⻩澍一庇股坐到椅子上,说:“忙是不假。不过那些事,就算再卖力地给他⼲,又有什么用?横竖我⻩某充其量不过一个幕僚,既无权也无责,该出来散心,还是得出来散心!” 听他这样说,余怀同沈士柱对望了一眼,都没有做声。 ⻩澍看出两位朋友心存疑惑,不过,要把肚子里的牢 ![]() 那么我们就先饮它三杯再说!”这么说了之后,也不等对方答应,就回头吩咐站在楼梯边上的长随:“快,把东西都摆上来!” 那长随答应一声,走近前来,把提着的一壶酒、一个荷叶包放到桌上,并按照他的指点,先去橱里拿来三只杯子、三双竹筷,又替他们挨个儿斟上酒,然后把荷叶包打开,却是半只 ![]() “来来来!”⻩澍首先端起杯子“弟与淡心兄虽然已经见过,但尚未曾共谋一醉,与昆铜兄却是劫后初逢,尤其难得!且満饮此杯,以表庆贺!” 说完,看见余怀也端起了杯子,他就转向沈士柱,却发现后者坐着没动,于是催促说:“哎,昆铜兄!” “阿弥陀佛!”沈士柱再一次合掌当 ![]() “那——就光喝酒好了。这酒却是素的!” 沈士柱仍旧摇头摇:“贫僧自⼊空门,已经连酒也一并戒了!” ⻩澍不噤皱了皱眉⽑,觉得有点扫兴。看见这样子,余怀连忙提议说:“难得⻩大人盛情,昆铜就以茶代酒好了!” 对此,沈士柱却没有拒绝,顺从地举起茶杯。于是⻩澍也就点点头,不再勉強。席面上的气氛,这才变得融洽起来…七“哎,淡心兄,近⽇不知可有什么新鲜时闻?”当三杯酒下肚之后,⻩澍把一片鹅⾁夹进嘴里嚼着,笑嘻嘻地问。 余怀的目光闪动了一下,乖巧地说:“⻩大人每⽇出⼊总督行辕,什么事不知道?还来问小弟!” “弟不是说那种劳什子公事,而是说城中的里巷传闻。” “这个么…”余怀朝嘴里丢了一颗⾖子,随即微微一笑“倒有一件,还是说的我辈的一位 ![]() 所谓“中苒之言”就是指的闺房丑事。⻩澍一听,顿时来了劲,连忙追问:“此间又没有外人,说说又何妨!” 余怀仍旧踌躇着,不过,终于还是点点头:“也罢,这件事近⽇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说的却不是别人,而是钱牧斋家的那位大名鼎鼎的河东君!” ⻩澍眨眨眼睛:“河东君?” “就是牧斋的如夫人柳如是。河东君是牧斋给她起的号。” “原来如此!可是她怎么了——这柳如是?” 余怀摇头摇,说:“出了大丑事了!本来呢,这柳如是原是盛泽归家院的一位姐儿,早年弟也见过,论姿⾊不算绝顶,才情风调却是万中无一!她嫁给牧斋时才只二十四岁,而牧斋年近六十。老夫少妾,当时许多人都料定牧斋降不住她。 后来也就果然听说牧斋对她畏惮得很。不过除此之外,倒还不曾传出别的事来。 谁知这一次,牧斋被豫王带去了京北,她独自留在此间,立即就生出纰漏来了!” 说了这么几句之后,余怀就停了口,举起杯子。不料杯子是空的,于是他伸手去拿酒壶。⻩澍急于听下文,连忙把酒壶抓过,一边亲自替他斟満,一边问:“生出纰漏来了?莫非竟是红杏出墙?” 余怀呷了一口酒,叹息说:“正是如此!闻得她搭上了个旧⽇的相好,⽇⽇朝来暮去,打得火热。起初还遮遮掩掩,怕人知道,后来竟是越来越大胆,连⽇间都不回避了。结果弄得街知巷闻,丑声四播,连带牧斋也遭人聇笑。幸好他远在京北,否则一张老脸真不知往哪儿搁呢!” “这,她如此大胆,莫非家中的人也不管束她么?”⻩澍不解地问。 “闻得她与正室不合,早已别居一院,与家中的人甚少往来。况且,她有牧斋宠着,家中的人即使想管,也管不了她。” 余怀这么说完之后,有片刻工夫,屋子里变得寂然无声。⻩澍只顾捋着胡须,回味着刚才听到的秘闻;沈士柱则始终低着头。一声不响。看见这样子,余怀的眼珠子转动起来,瞅瞅沈士柱,又瞅瞅⻩澍,末了,他哈哈一笑,说:“罢了罢了!谁叫钱牧斋一世风流,临老还不收心?这也是自作自受!我辈听听就是了,为他费神设想,却是一百个犯不着!咦,⻩大人,你⽇⽇在总督行辕走动,想必新闻更多,何不也说说给我们昕!对了,闻得两浙和湖广近⽇闹得 ![]() ![]() ⻩澍眨眨眼睛,还在想着:柳如是出了那样的丑事,如果钱谦益知道了,不知会怎样想,又会做出怎样的举动来?不过,他终于回过神来,并且弄明⽩了余怀的话,于是随口回答说:“哼,一鼓 ![]() 别瞧他装模作样,从容澹定的样子,其实心里慌着呢!” “噢,怎么?” “他能不慌吗!偌大一座南京城,只有四千兵,而且还是不中用的降卒,⾐甲刀 ![]() 余怀和沈士柱却像是并不怎么在意,看见⻩澍闭上嘴巴,也没有继续追问。 于是三个人继续一边喝酒,一边说些别的话,无非是前朝旧事、故人生死。在这当中,⻩澍始终小心地回避开有关吴应箕的话题。他发现余、沈二人对于吴应箕在徽州被捕,并且同金声、江天一一道秘密押解到南京一事,似乎一无所知,因此就更加讳莫如深。这样谈了一阵,忽然听见楼下传来响动,接着,就听见柳敬亭 ![]() 是⻩仲霖老爷么?” 阁子里的三个客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由得现出惊喜的神⾊,余怀首先站起来,向楼梯走去。⻩、沈二人也连忙离开椅子,跟在后面。 “哎呀,原来是你们三位!不知三位光降,有失恭候,⿇子该打!该罚!” 当他们从楼梯上鱼贯走下去的时候,柳敬亭急急 ![]() “是该罚你!”余怀板着脸说“老等你都不回来,真是可气可恨!幸而⻩大人带来了好酒和好菜,本来是要等你回来共享的,现在我们把它全吃光了,让你没份,这才好歹消了一口恶气!” “啊呀呀,淡心一向恨着⿇子,倒也罢了!不想连仲霖兄也是如此?”柳敬亭故作吃惊地叫起来。 ⻩澍笑着摇摇手:“别听淡心的。酒菜都还有,却说不上好,就等着你老爸回来呢!倒是正巧遇上淡心、昆铜二位,把酒共话,免却等候之苦是真!” “嗯,这才像是实话!”柳敬亭点着头说“果然如此,⿇子之罪,好歹可以减却几分!”说完,他又转过⾝,特地走到沈士柱面前“我说呢,怎么还来了个和尚?原来是昆铜兄!久违了,久违了啊!”还在最初看见柳敬亭的一刻,沈士柱的眼睛就变得闪闪发亮。这时候,他连忙合掌当 ![]() “那么,老爸,我们不如仍旧到阁上去,也好坐着说话。”看见寒喧已经差不多,⻩澍于是建议说。 柳敬亭点点头:“⿇子来迟,正该洗盏更酌,稍补失礼之过!那么,请!” 虽然这么说了,但是,当大家移动脚步,他却忽然回过⾝来,说:“啊,几乎忘了,小老还带回一个朋友来!”说着,急急向门边走去。 也就是到了这时,大家才发现,那里原来还坐着一个人,看上去⾝材大硕,分明是个胖子。不过,令人不解的是,柳敬亭称他做朋友,可是在刚才那一阵子里,他却尽自全⾝蜷缩,没精打采地坐着,始终不过来同大家行礼相见。 这当儿,柳敬亭已经走到他⾝边,开始同他说话,大约是邀他过来,但是声音很低,听不清楚。只见那个光着脑袋、辫发蓬松,而且⾐衫破旧的人一个劲儿地头摇,像是不肯。这样说了一会,又见柳敬亭招呼小厮过去,吩咐了一句什么,那小厮答应着,走进里屋,片刻之后,重新出来,把一样东西 ![]() ![]() 瞧着这种情形,楼梯旁边的三位客人都不由得暗暗纳罕,等柳敬亭重新走回来,便一齐投去询问的眼神。 “列位认得那是谁人吗?”柳敬亭苦笑地问。看见大家都不做声,他才叹息地说:“知道么,他就是当年堂堂魏国公府的二公子,徐青君!” “什么,他就是徐青君?”余怀首先失声叫起来。因为说起这位徐二爷,在南京城里可以说无人不晓。他家的先祖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凭着这份福荫,他家在南京⾜⾜安享了二百七十多年的荣华富贵。直到不久前,他的哥哥徐弘基还担任着明朝的南京守备,而这徐青君则无所事事,终⽇斗 ![]() ![]() ![]() “…”“说来可怜,他自出娘胎就是锦⾐⽟食,饭来张口,⾐来伸手,自然什么营生都不会。结果到如今,只能凭着⾝躯肥胖,经得起打,因此便⽇⽇到衙门口守着,遇到有人犯事,要挨板子,他就出来顶替,好歹换得几个钱去买米,这才不致饿死。不过也真是破落到了家了!小老旧⽇因蒙他看得起,常常请到他府中去说堂会,所以彼此认得。适才行经上元县衙,见他站在门外,等候接活计,还遭到那一⼲闲汉泼⽪的欺凌戏弄。小老一时看不过眼,才把他带了回来。方才本想请他过来与列位相见,他死活不肯,自然是如此落魄,羞于见人。没奈何,惟有给他点银子,让他去了。” 大家听了,这才恍然。不过,想到仅仅大半年前,徐青君还是何等富贵,何等尊荣!转眼之间,就落到替人挨板子糊口的地步。这种命运的剧变,较之一下子被杀⾝死,甚至还更惊心动魄。只是话又说回来,徐青君宁可用自己的⽪⾁躯体去挣钱,而不肯辱没祖宗,去做沿街讨饭的乞丐,似乎毕竟还算有点骨气…_。正是这种复杂而又強烈的感受,有片刻工夫,把大家的心情弄得既沉重,又混 ![]() |
上一章 白门柳3:鸡鸣风雨 下一章 ( → ) |
白门柳3:鸡鸣风雨是知名作家刘斯奋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架空小说,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白门柳3:鸡鸣风雨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刘斯奋撰写的白门柳3:鸡鸣风雨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白门柳3:鸡鸣风雨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