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独白下的传统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独白下的传统 作者:李敖 | 书号:43586 时间:2017/11/7 字数:5304 |
上一章 音乐——华夷交响乐 下一章 ( → ) | |
你⾼兴的时候,除了吃牛⾁⼲以外,是不是还会哼呀哼的,哼个不停? 你不⾼兴的时候,除了也吃牛⾁⼲以外,是不是也还会哼时哼的,哼个没完?你这样,你的老祖宗们也是这样,只是他们吃的,不是牛⾁⼲,而是一块⼲牛⾁。 四只猫,会瞄瞄叫;四只狗,会汪汪叫;四个人,会瞄瞄叫也会汪汪叫,可是他们不甘心学猫叫狗叫,他们觉得那样叫太单调。并且,他们发现,他们的喉咙(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声带”)和嘴巴,出声的本领实在很奇妙,它会发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声音,⾼⾼低低一串一串的出来。那时候,他们一点也不晓得,这些稀奇古怪的声音,会被后来人类叫做“原始音乐”他们如果晓得,四人一组,一定毫不需要准备的,就成立四千个“披头歌唱团”! 古代的披头们,他们本来⾼兴的时候就哼呀哼,不⾼兴的时候也哼呀哼或呀哼哼的,本来哼得好好的,大家又跳又唱,十分快乐。不料就在这时候,有一些老夫子们出现了,老夫子们听了他们的歌声,皱起眉⽑,翘起胡子,表示不満意了。老夫子们给这些自自然然的音乐家戴了一顶可怕的大帽子,叫做“亡国之音”什么是“亡国之音”呢?“亡国之音”是当时老夫子们眼中的活泼泼的音乐,比如说山歌啦、情歌啦、民间的轻快歌曲啦、令人奋兴的小调啦,都是一般群众喜 ![]() 老夫子们赞成什么呢?老夫子们赞成的歌儿叫做“雅乐”——所谓⾼“雅’哟音“乐”这种“雅乐”听起来是死板板的,唱起来是要立正站着的,奏起来是要恭恭敬敬的,听这些所谓“雅乐”你会静、静、静、静得像井里的⽔、像睡大觉。老夫子们认为,只有这种严肃的音乐才是音乐,轻轻快快蹦蹦跳跳的音乐不是音乐;只有这种严肃的音乐才是“德育”——所谓有道“德”的声“音”;轻轻快快蹦蹦跳跳的音乐是“溺音”——所谓不道德的声音。当然,你只要有一点思考能力,你就会奇怪,声音怎么会有“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分别呢?(就好像说:电灯光怎么会发生“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分别呢?一杯⽩开⽔怎么会发生“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分别呢?)可是老夫子们不管这些,他们也不许年轻人们怀疑这些,反正他们总是不断的抬出“雅乐”、“雅乐”、“雅——乐”! 老夫子们喜 ![]() ![]() ![]() 可是,孔夫子对“雅乐”的起劲,无论如何也影响不了别人。他在鲁国当政,大力从事国全的音乐改⾰,从事所谓“正乐”的工作,所谓“正乐”翻成⽩话,就是使音乐立正的工作。但是,使音乐立正,谈何容易?事实上,立正了半天,一旦齐国将美女加流行歌曲外销到鲁国的时候,鲁国君臣上下,就大有“三月愿知⾁味”的香 ![]() ![]() 另有一种比孔夫子更雄心 ![]() ![]() ![]() ![]() 总之,老夫子们从他们成为老夫子的时候起,就立大志将音乐五花大绑,加上大道理,成为“乐理”他们抬出“雅乐”他们不但自己抬,还要说动皇帝,要皇帝下命令一起抬。所以,历代许多皇帝都拚命的在提倡“雅乐”、“雅乐”、“雅——乐”虽然皇帝本人却关在后宮,大听其“雅乐”以外的音乐。(像这种皇帝多得很,先举两个有名的,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宗,他曾有过美人JL杨贵妃的故事,他最喜 ![]() ![]() ![]() 古代皇帝们提倡“雅乐”并不是真的喜 ![]() ![]() 为什么“雅乐”会闹到这一个下场呢? 我们来研究研究原因。 音乐这个东西,本来是一种用声音表达基本感情的玩艺儿,它本是~种自自然然的流露,再 ![]() ![]() ![]() ![]() ![]() 国中一些固有的乐器,现在都已经变成了古董,有的在古庙(像台南的孔庙)或博物院(像士林的故宮博物院)还可以看到,这里提供一点说明,使你在看到那些古董的时候,多少有一点帮助。 国中的乐器, ![]() 一、金属做的,像“钟”有的“钟”只是一个挂在那儿,叫“特钟”;有的成群结队叫“编钟”“编钟”敲起来声音每个不同,有⾼低变化。 二、石头做的,像“馨”也和钟一样,有“特”字号的,和“编”字号的。台南的孔庙就可以看到。 三、丝做的,像“琴”最代表国中人的乐器,它象征着君子和隐士。古人有的一个人弹(像诸葛亮),有的一个人弹一个人听(像伯牙和钟子期。伯牙弹琴,弹山,钟子期知道他在弹山;弹⽔,钟子期知道他在弹⽔。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就把琴弦弄断了,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道他的好朋友了。这个故事传下来,成为一个典故:我们把好朋友叫做“知音”要弹琴,就要弹给知音听,不然,就是“对牛弹琴”)。 四、竹做的,像“萧”又叫“尺八管”因为它有一尺八寸长。古代用竹做的乐器很多,横着吹的叫“笛”直着吹的叫“会萧”、叫“管”、叫“笛”后来吹得开的,淘汰成两类:直着吹的“萧”和横着吹的“笛”笛在唐朝以前就叫“横吹”吹起来可以怪声怪调,所谓“短笛无腔信口吹”笛本来只有六个孔,没有膜。到隋唐以后,外来的乐器传进来,在风口和音孔中间,另开了一孔,贴上苇膜,这一膜之有无,决定了络姐小的⾝价。这个岛上复兴固有文化的人提倡国乐,可是他们造不出一支像样的笛。造出来的每支标准音(Pitch)都不标准,比起样鬼子的“竖笛”(clarinet)来,立刻出尽了洋相。 五、匏做的,像“竿”齐宣王的时候,吹“竿”的人有三百个,其中有一位南郭先生, ![]() 六、土做的,像“击”击本是用来装酒的土器,敲打起来,闪算是音乐了。战国时候秦王和赵王在混池地方喝酒,秦王贝赵王敲,赵王敲了;但秦王自己竟不敲。赵国的大臣商相如看不过去,一定要求秦王敲,不敲他就拚命,秦王没办法,只好也用一下。其实“击伍”的声音难听死了,大家却要敲来敲去,真想不开。七、⾰做的,像“鼓”“鼓”的种类很多,有一种叫“ ![]() ![]() ![]() ![]() ![]() ![]() ![]() ![]() [附记]埃及有一种弹弦乐器,叫“诺夫尔”(nofre),是琵琶的老祖宗。诺夫尔传到阿拉伯,传到波斯、大夏,再传到国中。张骞通西域的时候,传来了用琵琶弹的“西洋流行歌曲”演变到国中出了许多琵琶专家。有姓曾的一家“⽗祖子孙兄妹皆称琵琶名手”唐朝人最 ![]() |
上一章 独白下的传统 下一章 ( → ) |
独白下的传统是知名作家李敖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综合其它,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独白下的传统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李敖撰写的独白下的传统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独白下的传统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