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独白下的传统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独白下的传统 作者:李敖 | 书号:43586 时间:2017/11/7 字数:5527 |
上一章 新闻——报纸像杂志 下一章 ( → ) | |
现代人早上一起来,就看报,一看报,就知道⽇本皇帝怎么了;下午一睡醒,又看报,一看报,就知道⽇本皇帝的老婆(学名皇后)又怎么了。现代人所要知道的事,从报纸上,一看就知道了。昨天地球上北极发生的事,今天地球南极的人就知道了;早上美洲发生的事,下午亚洲就知道了。消息的传达快极了。 古代人就不这样了。 古代人愈古愈没有报纸看,消息传得慢极了,慢得像老牛,甚至比老牛还慢。 古代人要知道消息,大都是用布告和嘴巴。布告和嘴巴太慢了,所以一件“新闻”传来传去,传到最后听到的,已经变成“历史”了。保”因为他有一种秘密的魔术:他有一种叫做“甲马”的小东西,当把两个“甲马”绑在腿上,再做起“神行法”的法术,一天便能走五百里路;若把四个“甲马”绑在腿上,再做起“神行法”来,一天便能走八百里路。至于说把八个“甲马”绑在腿上是不是能走一千六百里路,(⽔浒传》中没有 ![]() ![]() 古代人最早有报纸一点模样的记载,是唐朝,当时的报纸,叫做《邸报》。 “邸”是什么呢?和现在一般常用的“官邸”字眼一样,就是“官邸”不过这个官哪是专指四方诸侯在京城的办事处。四方诸侯进京来的时候,就住在这种官琊里;等到离京回去,官哪仍有人代为联络、传达,联络、传达的文件,都是朝廷里最新的消息,所以这种文件就叫做《邸报》。 这种《邸报》,产生的时间,大概在一⼲两百年前,在唐朝玄宗的时候。 除了《邸报》以外,还有一类名称像“杂报”、“报状”、“事状”、“朝报”等,也都可说是报纸的雏形。到了宋朝以后,《邸报》愈来愈流行了。宋朝时候琊里办公的小职员们,整天打听政治行情,一打听到些捕风捉影,就赶忙写在一张小纸上。比如说张三被皇帝打了一个耳光、李四被皇帝踢了一脚、王五脑袋瓜子上挨了皇帝飞来的一个茶杯…总之,都是半真半假的马路新闻,这些小纸当时叫做小报,非常受人 ![]() ![]() ![]() 到了元朝,《邸报》中所记的范围渐渐宽了。王家着小了等社会新闻也出现了。再到明朝的时候,由于宦官汪直等的当政,为了怕他们的丑事外扬,曾经检查其中內容,噤止《邸报》的流传,这可说是邮电检查和新闻封锁的老祖宗了!到了明朝崇侦皇帝十一年,一件重大的改变发生了,《邸报》不再用手写了,《邸报》进了排字房,开始用活字板排印了。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大改变,这一年是一六三八年,距离今天,报纸进排字房,⾜⾜有三百四十年了。 清朝初年,有一家纸店叫“荣禄堂”店里的老板跟府政的要员有点关系,通过要员,把传出来的消息印成(京报)。这些京报在京城里,并不觉得稀奇,可是一带到西北各省去,销路就非常好。因为有利可图,于是,所谓“报房”纷纷成立了,就是今天的报馆或报社。当时的报纸不是一张或几张大纸,而是一本像杂志一样的书。长九英寸、宽三英寸半,封面⻩⾊,最多有十九页,最少也有五六页,用的是竹纸或⽑太纸,木刻活体字排印,很不清楚。(京报)的內容,可分三大部分: 一、“宮门钞”——抄皇宮里头的消息。 二、“上谕”——皇帝的命令和告示。 三、“奏折”——大臣向皇帝说的话、报的告。 这些材料,一到报纸编辑的手里,就按照次序,一条条排将起来。报纸的编排很单调,没有标题,你一定得全部看完,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想偷懒是不行的。出报的时间是每天⻩昏或晚上,所以等于是晚报。这种晚报在京师当天虽可以看到,但是外省就⿇烦了,比如说浙江,可能三四个月后才能转到,那时候“新闻”可能早已变成“旧闻”了。;在清朝文宗咸丰元年(一八五一),一个有心人名叫张带的,看到(京报)內容既简陋,流传得又馒,卖得不但贵而且不容易买。于是,上书给皇帝,请府政来办报,结果被皇帝狠狠的骂了一顿,说这种意见“可笑之至”! 现在看来,真正“可笑之至”的,不是张带,而是西太后的丈夫。 可是,我们不能怪咸丰皇帝,因为他庒 ![]() 一八九五年,中⽇甲午战争以后,国中人很觉得没面子,连小⽇本都打不过。大家研究打不过的原因是:国中太落伍了,在新世界中完全跟不上时代。要跟得上时代的法子,一定要宣传新思想,工具就是办报。在当时,京北维新派官绅像文廷式等,办了一家“強学会书局”出版了一种《中外纪闻》的报纸,也叫做《中外公报)。这份报纸的最早赞助人,就是后来华中民国第一任想当皇帝的大总统袁世凯,他捐了五百块钱做基金。五百块钱在那时候,没有能力买印刷机,所以报纸是用木板刻的,每天出一张,內容以社论为主,新闻反倒次要。主持这个报纸的实际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这个报,可说是有史以来,国中民间的第一份像样的报。 当时的国中人, ![]() ![]() ![]() (中外纪闻》被封门后,维新派的书局也被没收、改组,变成了“官书局”由孙家鼐主持,正式出版一种官报,这可说是国中最正式的官报,大名叫(官书局报)。用⻩土纸做封面,长九英寸,宽五英寸,內容除了也有“上谕”和“奏折”一类的东西外,还有一些世界新知识的翻译。这个报纸为了怕当政者不満意,特别声明凡是批评政治的和人物的文章,都不能登。虽然这个报如此委曲求全,可是到了“戊戌政变”发生,西太后还是把它看做传播新知识的眼中钉,还是停刊了。西太后虽然不许别人办报,可是她却不得不承认:报纸这件东西也有它的好处。所以,在八国联军以后,她也想办报了。(甲午战争那一次,被⽇本一个家国打破,国中人气得想办报;这回八国联军,一次被八个家国打破,国中人当然更气得想办报了!) 西太后办的报叫《政治官报)(后来改名叫《內阁官报),这个报,还是杂志的形式,不过里面的花样多了:“上谕”、“奏折”、“电报”、“法制章程”、“条约合同”、“外事”、“广告”等,都是基本內容。它的宗旨是:“凡私家论说及风闻不实之事,一概不录。”显然是针对以前(中外纪闻狸“社论”而发的。这个《政治官报》只是要报道政治,并不是要谈政治,所以要议论的,免啦! 专制府政不 ![]() ![]() ![]() ![]() ![]() 沪上各报內,苏报近更狂吠,愈无忌惮,着即拿办。转饬密派⼲役,将单开各要犯分别严拿,各获禀办,毋稍怈漏疏虞,致被克脫。 专制府政虽然大喊拿人,可是不得洋鬼子同意,拿不进去。专制府政于是跟洋鬼子打商量,洋鬼子也买几分帐,但一看专制府政的严刑峻法,却不能赞同。原来专制府政“宽大”得没有“出版法”只有“造妖书妖言”、“大逆不道”等的罪名,要用这些法律办人,就如意算盘如下:章炳麟作垃书并⾰命军序,又有驳康有为之一书,污蔑朝廷,形同悼逆;邹容作⾰命军一书,谋为不轨,更为大逆不道。彼椚苏 ![]() ![]() ![]() ![]() 这下子把老外给吓坏了,老外没想到“礼义之邦”的法律竟这样野蛮。照专制府政的法律,要“凌迟处死”就是一刀一刀剐死,幸亏统治者过生⽇,优待,改为“永远监噤”就是无期徒刑。这样重的刑,洋鬼子是看不过去的。所以,洋鬼子只肯抓人,要办人、要审人、要关人,都行,可是都得由他们代办,拒绝引渡。私下里,他们还通知章炳磷等人:“赶快跑!” 章炳麟是书呆子,不肯跑,被抓去了;邹容跑了,可是忍不住吴敬恒(稚晖)挖苦他的风凉话,自行投案,也关到牢里。小型文字狱判下来,章炳磷三年,邹容两年。邹容年纪轻,黑狱亡鬼,受不住气,结果死在牢里,鸣呼二十岁,时间是一九0三。 专制府政开始有“出版法”包括《大清印刷物专律)(一九O六)、(报章应守规则)(一九O六)、《大清报律》(一九O七)。这些出版法除了采取“预审制”以外,其他倒也宽大。例如要想办报,不论张三李四,只要 一、年満20岁以上之本国人。 二、无精神病患者。 三、未经处监噤以上之刑者。 就可以在发行二十天以前,向衙门一呈报,缴点保证金,开始言论。绝不会借口报纸太多了,不许你登记。专制府政许你办了,他来封;绝不会 ![]() 华中民国成立,內务部(內政部)的大官人忽发雅兴,拟订了(暂行报律)三条。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立刻发布(令內政部取消暂行报律文》,予以痛斥: 昨据海上报界俱进会及各报馆电称:接內务部电,详定暂行报律三章,报界全体万难承认,请转饬部知照等语。案言论自由,各国宪法所重,善从恶改,古人以为常师,自非专制 ![]() 这是一篇划时代的文献,它告诉国中人,现在是自由主民的时代了“満清籍制舆论之恶政”已经不会也不该“复见于今”了。这~天是华中民国元年三月九号,这是一个伟大的⽇子,每一个孙中山的信徒,都该想到在这⽇子里的这个启示。 这篇文献发布后两年零二十四天,袁世凯公布了(报纸条例),取消了“预审制”从此,国中的报纸在不断的各种法律夹道赋喝中活下去,它们历经了袁世凯(出版法)(一九一四)、(管理新闻营业条例)(一九二五)、(出版条例原则)(一九二九)、(出版法)(一九三O)…虽然任重道远,可是总还混得活。直到“报阀”出来,天下一统为止。 回忆国中的报纸史,真教人发思古之幽情,令人怀念那些脫法而出或逍遥法外的“老祖宗报” 前面谈的国中报纸,不外是两类,一类是老百姓办的,一类是做官的办的。在这两类之外,还有一种报纸(就是杂志),是外国人为国中人办的,也很重要。最早的有一八一五年(华中民国前九十七年)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这是一个怪名字。其实它的英文名字的意思,就是“国中每月杂志”这个报每月出版一次,內容有宗教、科学、历史、地理、商业等等。五花八门,名堂很多。这个报是洋鬼子传教士和国中基督徒梁发等人办的,梁发可说是国中有史以来正式厕⾝报界的第一人。这个报,一直办了六年半,到一八二一年才停止。 现在我们所看的报纸,都是前面这些“老祖宗报”以后的产品,所以只是一些“小孙子报”这些“小孙子报”的最大特⾊,就是它的版面变大了,大得像一张报,而不再像一本杂志。现在如果你有机会,看到“老祖宗报”的时候,你绝对不会以为那原来是一份报,你一定以为那是一本杂志,其实那才是报——道道地地原原本本的报,你可别认错了。 |
上一章 独白下的传统 下一章 ( → ) |
独白下的传统是知名作家李敖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综合其它,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独白下的传统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李敖撰写的独白下的传统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独白下的传统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