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 作者:宋鸿兵 | 书号:43582 时间:2017/11/7 字数:4969 |
上一章 洞庭山帮:暗算胡雪岩的幕后黑手 下一章 ( → ) | |
在海上,胡雪岩的信誉不错,又有主管海上的两江总督左宗棠为靠山,平时也广![]() 这就是国中近现代史上最为強大的金融买办帝国的缔造者:来自洞庭东山的席正甫,他们这一圈人号称“洞庭山帮”与际国 行银家的打法一样,席家可谓相当低调,除了少数史学界人士,大多数国中人对这个名字都极为陌生。大道无形正是他们的特点! 外国洋行刚进⼊国中做生意时,语言不通,人生地不 ![]() ![]() ![]() ![]() ![]() 当胡雪岩导领本土的金融和商贸力量开始向洋行发起挑战时,他不仅直接威胁到了洋行的商业利益,更威胁到了洋买办阶层的切⾝利益。 1874年,席正甫当上了汇丰行银的洋买办, ![]() 在发行纸币方面,也成效卓著,汇丰的纸币流通堪称外国行银之最,流通范围遍及长江、珠江流域,在华南,汇丰纸币几乎代替了清府政货币的地位,成为计价流通的工具。1893年,洋务派知识分子郑观应在他的《盛世危言》中指出:“若今之洋商所用银票(纸币),并不由中外官吏验瞧虚实,不论多少,为所 ![]() 在拉存款方面,席家也是出手不凡。国中的达官贵人纷纷将资本存放在府政难以管辖的汇丰账户上,宁可只得到很低的利息,也愿意图个“全安 险保”据统计,长期在汇丰开户的客户中,定期存款在2000万两以上的有5人,1500万两以上的20人,1000万两以上的130人,百万两和数十万两级别的更难以估算。【4】席家从中获取的佣金更是天文数字。 在席正甫的打拼下,汇丰在海上的业务总量大大⾼于港香总行,英国人自己也承认“汇丰行银的总行虽在港香,但一般说来,海上分行承做的生意更多些”当席正甫与英国方面的大班(旧时对外国公司、洋行经理的称呼,指当时中外通商的经纪人。——编者注)发生意见冲突时,总部最终都以席正甫的意见为最终决定,为此,不惜撤换英国大班。 席正甫不仅在汇丰一言九鼎,对海上的钱庄票号也是说一不二。 当时,在海上的钱庄票号由于自有资金不过几万两银子,难以将生意做大。席正甫率先开展了拆票业务,向钱庄和票号提供了无需抵押品的信用款贷模式,大大提⾼了本土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这些有实力的钱庄以自⾝的信用出具的远期汇票,在5~20天的时间里,向汇丰或其他外国行银进行以庄票抵押的短期融资。这样一来,仅有七八万两银子的钱庄,可以用庄票抵押给汇丰,从而借出大量资本进行商业贸易放贷,其规模可⾼达七八十万两。由于汇丰的存款数量大巨且利息成本低廉,在向钱庄拆票的过程中可以收取⾼额利息,从而美美地享受着存贷利差的美餐。1879年5月23⽇的《字林西报》报道海上钱庄“用外国行银资本做生意,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近300万两的放款,竟为维持海上市面正常周转所必需的数量”【5】。当银 ![]() 通过拆票业务,汇丰实际上控制了海上钱庄和票号的资金来源。汇丰的手松一松,市面的银 ![]() ![]() 正是由于汇丰控制着整个海上乃至国全的银 ![]() 席正甫不仅自家独揽了汇丰的买办职位长达三代人,还利用他的影响力,将席家的其他弟子陆续安排进了外国行银体系。无论是英国系的麦加利(渣打)、有利、德丰行银,还是法国系的东方汇理、中法工商行银,德国系的德华行银,俄国系的俄华道胜行银,比利时系的华比行银,国美系的花旗、运通、美商信济行银,⽇本系的横滨正金、住友行银等,皆是席家的天下。据不完全统计,1874~1949年的75年间,在海上先后开设的外资行银有20余家,而席氏包揽了其中13家的买办席位。 随着席正甫的势力膨 ![]() 席正甫与盛宣怀的关系就更密切了。盛宣怀在打垮胡雪岩后成立国中第一家现代行银——国中通商行银时,席正甫是主要的幕后支持者,两人在生意上是铁关系,在盛宣怀的账单上,令人瞩目地存在着与席正甫相关的“汇丰行银英镑与银账”【6】。但凡席正甫的要求,盛宣怀无不満⾜,席家的大量亲友纷纷被安排进盛宣怀的体系內任职。双方实现了彻底的利益互锁。 当清府政准备成立官商合办的央中 行银——户部行银时,洞悉私有央中 行银 大巨利益的席家又捷⾜先登。户部行银共发行4万股,其中官方认购一半,人私认购另外一半,席正甫的几个儿子纷纷⼊股户部行银。其中,仅席家长子席立功就以不同⾝份拥有1320股。户部行银改名大清行银时,席家安揷了四个儿子在其中担任要职,大清行银改为国中 行银时,席家又成为其大股东,并掌管外汇业务,成为宋子文系的同盟。国民府政 央中 行银成立时,席家更直接变为官股投资人,并代表官股参与央中 行银董事会决策,同时席家还把持着国民府政外汇管理局局长、央中造币厂厂长等要职,更代表国民府政参与筹建际国货币基金组织(IMF),并成为国民府政的代表。席家脉系之庞大,涉及国中金融领域之广泛,在外国行银体系、官方行银体系、海上钱庄票号体系、府政金融主管部门影响力之深,在国中近百年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由于席家所掌握的強大中外金融资源,对整个国中近现代史的影响非常深远,在后续章节将继续介绍。 如果胡雪岩不在生丝问题上挑战洋行的核心利益,席正甫与胡雪岩的关系应该可以维持得不错。但是,汇丰行银的股东们正是这些大洋行,成立汇丰的初衷就是为了洋行在殖民地拥有自己的“央中 行银”胡雪岩挑战了汇丰大股东的核心利益,搞得股东们闹起事来,席正甫岂能容他! 事实上,洋行们打庒生丝价格,垄断定价权的背后正是汇丰和席正甫对海上乃至国全银 ![]() ![]() 据1878年8月28⽇《申报》记载,到19世纪70年代,外国行银对海上钱庄的拆票金额已达300万两左右。到19世纪90年代,七八百万两的拆放额已习以为常。这使得钱庄在资金的周转上对外国行银的依赖 ![]() ![]() 奇怪但并不令人意外的是,从1878年以来,每到国中的生丝、茶叶上市的时候,就会发生银 ![]() ![]() ![]() “每一次货币恐慌都是以汇丰行银为首的外国行银有意收缩银 ![]() ![]() ![]() 1883年,历史再度重演。 正当胡雪岩与怡和洋行在生丝大战中处于僵持不下的状态时,海上的银 ![]() 到11月9⽇,公众对胡雪岩的资金担忧终于全面爆发。⾩康钱庄在杭州和海上的分号遭到挤兑。欠汇丰的50万两⽩银债务到期也无法延展,而海上道“恰巧”没有协饷来偿还汇丰的债务,胡雪岩只好以⾩康钱庄仅存的家底还债。不堪重负的金融帝国终于在1883年12月1⽇倒下了。胡雪岩所经营的京城、海上、镇江、宁波、福州、湖南、湖北等地的⾩康分号同时倒闭。【8】胡雪岩苦心经营几十年的金融帝国崩溃了。最终,生丝被怡和洋行抄了个大底。 胡雪岩无法忍受洋行的庒价行径毅然起而反抗,但是定价权的争夺背后其实是金融权力的争夺。可惜胡雪岩至死也没搞明⽩,在丧失央中 行银这一金融制⾼点的情况下,单单依靠囤积生丝试图在贸易上与洋行一较⾼下是徒劳的,一旦银 ![]() 胡雪岩的失败与洋行的胜利都是基于同样的原因,那就是谁能控制银 ![]() 清府政的央中 行银地位是如何失陷的呢?问题的要害是本位货币⽩银被际国 行银家所控制。一旦本位货币动摇,金融这一家国的⾎ ![]() 际国 行银家要服征 国中,必须首先服征 国中的货币。鸦片战争的核心与其说是贸易战争,不如说是一场⽩银战争!这就是为什么鸦片战争没有发生在印度、美洲、洲非,也没有发生在⽇本、韩国和东南亚,却仅仅在国中爆发的真正原因! 鸦片贸易打击的目标正是国中的本位货币:⽩银! |
上一章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 下一章 ( → ) |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是知名作家宋鸿兵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综合其它,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宋鸿兵撰写的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