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务虚笔记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务虚笔记 作者:史铁生 | 书号:43221 时间:2017/11/4 字数:5526 |
上一章 一、写作之夜 下一章 ( → ) | |
1 在我所余的生命中可能再也碰不见那两个孩子了。我想那两个孩子肯定不会想到,永远不会想到,在他们偶然的一次玩耍之后,他们正被一个人写进一本书中,他们正在成为一本书的开端。他们不会记得我了。他们将不记得那个秋天的夜晚,在一座古园中,游人差不多散尽的时候,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一盏路灯在夜⾊里划出一块明亮的圆区,有老柏树飘漫均匀的脂香,有満地铺散的杨树落叶浓厚的气味,有一个独坐路边读书的男人曾经跟他们玩过一会儿,跟他们说东道西。甚至现在他们就已忘记,那些事在他们已是不复存在.如同从未发生。 但也有可能记得。那个落叶飘零的夜晚,和那盏路灯下那都只是他自己的历史。说不定有一天他会设想那个人的孤 但那不再是我。无论那个夜晚在他的记忆里怎样保存,那都只是他自己的历史。说不定有一天他会设想那个人的孤单,设想那个人的来路和去处,他也可能把那个人写进一本书中。但那已与我无关,那仅仅是他自己的印象和设想,是他自己的生命之一部分了。 男孩儿大概有七岁。女孩儿我问过她,五岁半——她说,伸出五个指头,随后把所有的指头逐个看遍,却想不出半岁应该怎样表达。当时我就想,我们很快就要互相失散,我和这两个孩子,将很快失散在近旁喧嚣的城市里,失散在周围纷纷坛坛的世界上,谁也再找不到谁。 我们也是,我和你,也是这样。我们曾经是否相通过呢?好吧你说没有,但那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忘记了,或者不曾觉察,忘记和不曾觉察的事等于从未发生。 2 在一片杨柏杂陈的树林中,在一座古祭坛近旁。我是那儿的常客。那是个读书和享受清静的好地方。两个孩子从四周的幽暗里跑来——我不曾注意到他们确切是从哪儿跑来的,跑进灯光里,蹦跳着跑进那片明亮的圆区,冲着一棵大树喊:“老槐树爷爷!老槐树爷爷!”不知他们在玩什么游戏。我说:“错啦,那不是槐树,是柏树。”“嗅,是柏树呀,”他们说,回头看看我,便又仰起脸来看那棵柏树。所有的树冠都密密地融在暗黑的夜空里,但他们还是看出来了,问我:“怎么这一棵没有叶子?怎么别的树有叶子,怎么这棵树没有叶子呢?”我告诉他们那是棵死树:“对,死了,这棵树已经死了。”“噢,”他们想了一会儿“可它什么时候死的呢?”“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看样⼲它早就死了。”“它是怎么死的呢?”不等我回答,男孩儿就对女孩儿说:“我告诉你让我告诉你!有一个人,他端了一盆热⽔,他走到这儿,哗--,得…”男孩儿看看我,看见我在笑,又连改口说:“不对不对,是,是有一个人他走到这儿,他拿了一个东西,刨哇刨哇刨哇,咔!得…”女孩儿的眼睛一直盯着男孩儿,认真地期待着一个确定的答案:“后来它就怎么了呀?”男孩略一迟疑,紧跟着仰起脸来问我:“它到底怎么死的呢?”他的谦逊和自信都令我感动,他既不为自己的无知所愧羞,也不为刚才的胡猜 ![]() 现在我有点儿懂了,他实际是要问,死是怎么一回事?活,怎么就变成了死?这中间的分界是怎么搞的,是什么?死是什么?什么状态,或者什么感觉? 就是当时听懂了他的意思我也无法回答他。我现在也不知道怎样回答。你知道吗?死是什么?你也不知道。对于这件事我们就跟那两个孩子一样,不知道。我们只知道那是必然的去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我们所能做的一点儿也不比那两个孩子所做得多--无非胡猜 ![]() 3 窗外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场秋雨,下得细碎,又不连贯。早晨听收音机里说,北方今年旱情严重,从七月到现在,是历史上同期降⽔量最少的年头。⽔,正在到处引起恐慌。 我逐年养成习惯,早晨一边穿⾐起 ![]() ![]() 4 那女孩儿问我看的什么书,(“老爷爷你看的什么书?”“不对,不是爷爷是伯伯。”“噢,伯伯你看的什么书?”)我翻给她看。她看看上面有没有图画。没有。“字书,”她说,语气像是在提醒我。“对,字书。”“它说什么?”“你还不懂。”是呀,她那样的年龄还不可能懂,也不应该懂。那是一本写给老人的书。 那是一个老人写下的书:一个老人⾐袖上的灰/是烧焚的玫瑰留下的全部灰烬/尘灰悬在空中/标志着这是一个故事结束的地方。 不不,令我 ![]() ![]() ![]() ![]() …/ ![]() 5 我生于1951年1月4⽇。这是一个传说,不过是一个传说。是我从 ![]() ![]() ![]() ![]() ⺟亲说:你生下来可真瘦,护士抱给我看,哪儿来的这么个小东西一层黑⽪包着骨头?你是从哪儿来的?生你的时候天快亮了,窗户发⽩了。 ⽗亲便翻开⽇历,教给我:这是年。这是月。这是⽇。这一天,对啦,这一天就是你的生⽇。 不过,1951年1月4⽇对我来说是一片空⽩,是零,是完全的虚无,是我从虚无中醒来听到的一个传说,对于我甚至就像一个谣言。“在还没有你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存在了很久”——这不过是在有了我的时候我所听到的一个传说。“在没有了你的时候这个世界还要存在很久”——这不过是在还有我的时候我被要求接受的一种猜想。 我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过:我生于1951年。但在我,1951年却在1955年之后发生。1955年的某一天,我记得那天⽇历上的字是绿⾊的,时间,对我来说就始于那个周末。在此之前1951年是一片空⽩,1955年那个周末之后它才传来,渐渐有了意义,才存在。但1955年那个周末之后,却不是1955年的一个星期天,而是1951年冬天的某个凌晨--传说我在那时出生,我想象那个凌晨,于是1951年的那个凌晨抹杀了1955年的一个星期天。那个凌晨, ![]() ![]() ![]() ![]() 6 往事,过去的生活,分为两种。一种是未被意识到的,它们都无影无踪,甚至谈论它们都已不再可能。另一种被意识到的生活才是真正存在的,才被保存下来成为意义的载体。这是不是说仅仅这部分过去的生活才是实真的?不,好像也不,一切被意识到的生活都是被意识改造过的,它们只是作为意义的载体才是实真的,而意义乃是现在的赋予。那么我们实真地占有现在吗?如果占有,是多久?“现在”你说是多久?一分钟?一秒钟?百分之一秒抑或万分之一秒?这样下去“现在”岂不是要趋于0了?也许“现在”仅仅是我们意识到一种意义所必要的时间?但是一切被意识到的生活一旦被意识到就已成为过去,意义一旦成为意义便已走向未来。现在是趋于0的,现在若不与过去和未来连接便是死灭,便是虚空。那么未来呢?未来是实真的吗?噢是的,未来的实真在于它是未来,在于它的不曾到来,在于它仅仅是一片梦想。过去在走向未来,意义追随着梦想,在意义与梦想之间,在它们的重叠之处就是现在。在它们的重叠之处,我们在途中,我们在现在。 7 但是,实真是什么呢?实真?究竟什么是实真? 当一个人像我这样,坐在桌前,沉⼊往事,想在变幻不住的历史中寻找实真,要在纷纷坛坛的生命中看出些实真,实真便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实真便随着你的追寻在你的前面破碎、分解、融化、重组…如烟如尘,如幻如梦。 我走在树林里,那两个孩子已经回家。整整那个秋天,整整那个秋天的每个夜晚,我都在那片树林里踽踽独行。一盏和一盏路灯相距很远,一段段明亮与明亮之间是一段段黑暗与黑暗,我的影子时而在明亮中显现,时而在黑暗中隐没。凭空而来的风一浪一浪地掀动斑斓的落叶,如同掀动着生命给我的印象。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这空空的来风,只在脫落下和旋卷起斑斓的落叶之时,才能捕捉到自己的存在。 往事,或者故人,就像那落叶一样,在我生命的秋风里,从黑暗中飘转进明亮,从明亮中逃遁进黑暗。在明亮中的,我看见他们,在黑暗里的我只有想象他们,依靠那些飘转进明亮中的去想象那些逃遁进黑暗里的。我无法看到黑暗里他们的实真,只能看到想象中他们的样子——随着我的想象他们飘转进另一种明亮。这另一种明亮,是不实真的么?当黑暗隐蔵了某些落叶,你仍然能够想象它们,因为你的想象可以照亮黑暗可以照亮它们,但想象照亮的它们并不就是黑暗隐蔵起的它们,可这是我所能得到的唯一的实真。即便是那些明亮中的,我看着它们,它们的实真又是什么呢?也只是我印象中的实真吧,或者说仅仅是我实真的印象。往事,和故人,也是这样,无论他们飘转进明亮还是逃遁进黑暗,他们都只能在我的印象里成为实真。 实真并不在我的心灵之外,在我的心灵之外并没有一种叫作实真的东西原原本本地呆在那儿。实真,有时候是一个传说甚至一个谣言,有时候是一种猜测,有时候是一片梦想,它们在心灵里鬼斧神工地雕铸我的印象。 而且,它们在雕铸我的印象时,顺便雕铸了我。否则我的实真又是什么呢,又能是什么呢?就是这些印象。这些印象的累积和编织,那便是我了。 有过一个著名的悖论: 下面这句话是对的 上面这句话是错的现在又有了另一个毫不逊⾊的悖论: 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 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 |
上一章 务虚笔记 下一章 ( → ) |
务虚笔记是知名作家史铁生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综合其它,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务虚笔记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史铁生撰写的务虚笔记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务虚笔记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