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苏东坡传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 | 书号:42350 时间:2017/10/5 字数:6885 |
上一章 第五章 父與子 下一章 ( → ) | |
⽗子三人和兩個兒媳婦,現在已經準備妥當,即將晉京。這次和前一次自然不同。三人已是文名大著,宦途成功幾乎已確然無疑。這次舉家東遷,要走⽔路出三峽,而不是由陸路經劍門穿秦嶺。這次行程全長一千一百餘裏,大概是七百里⽔路,四百里旱路,要從十月啟程,次年二月到達。用不著太急,因為有女人同行,他們盡可從容自在,在船上飲酒玩牌,玩賞沿途美景。兩個妯娌從來沒有離開過老家。心裏知道這次是與進士丈夫同游,但可沒料到她倆是在大宋朝三個散文名家的家庭裏,而且其中一個還是詩詞巨擘呢。一路上兄弟二人時常昑詩。那時所有讀書人都會作詩,藉以寫景抒情,就如同今天我們寫信一樣。子由的![]() ![]() ![]() ![]() ![]() ![]() ![]() 蘇家是在以大石佛出名的嘉州上船,對兩對小夫婦而言,這是一次富有希望的⽔路旅行,有興致、有熱情、有前途、有信心。真是"故鄉飄已遠,往意浩無邊"。四川為中國最大之省份,其大與德國相似,也是和三國的歷史密切相關的。走了一個月才到東邊的省界,這時三峽之勝才開始,山頂上的城鎮廟字,會令他們想起古代的戰將,過去的隱人道士。兄弟二人上岸,遊歷仙都,據說當年有一個修行的道士,在⽩晝飛升之前就住在那個地方。東坡這個少年詩人早期寫的詩,其中有一首,是關于傳說中的一頭⽩鹿,也就是那個道士⾝邊相伴的那頭鹿,這首詩⾜以證明東坡精神的超逸⾼士。那首詩是: ⽇月何促促,塵世苦局來。 仙子去無蹤,故山遺⽩鹿。 仙子已去鹿無家,孤棲悵望層城霞。 至今聞有遊洞客,多來江市叫平沙。 長松千樹風蕭瑟,仙宮去人無幾尺。 夜鳴⽩鹿安在兮,滿山秋草無行跡。 長江三峽,無人不知其風光壯麗,但對旅客而言,則是險象環生。此段江流全長一百二十餘裏,急流漩渦在懸崖峭壁之間滾轉出⼊,⽔下暗石隱伏,無由得見,船夫要極其敏捷 ![]() 經三峽時如若逆流而上,船夫的 ![]() ![]() ![]() ![]() 驚險之處自翟塘峽開始,因為⽔中有若⼲大巨的岩石,因季節之不同、⽔面之⾼低,即因之而異,而岩石有時立出⽔面⾼達三十尺,有時又部分隱沒于⽔中。當時正是冬季,正是江面航行困難之時。因為⽔面變窄,夏季洪⽔氾濫時與冬季⽔幹時,江面⽔準⾼低之差,竟達一百尺之多。船夫總是不斷注視江心岩石邊⽔的⾼度。這些岩石叫湘瀕堆,是因為驚濤駭浪向大巨岩石上衝擊,⽔花飛散起來,猶如美女頭上的雲噤霧鬢,因此而得名。湘額堆的巨石在完全淹沒之時,則形成一片廣闊的漩渦, ![]() ![]() 自然界有不少奇妙之事,在這裏,三峽正好是奇談異聞滋生之處,這裏流傳著山頂上神仙出沒的故事。在進⼊翟塘峽處,有"聖⺟泉",是在岸上岩石間有縫隙,能回答人聲。每逢有旅客上去向縫隙大呼"我渴了!"泉即出⽔,正好一杯之量而止。要再喝第二杯還須喊叫。 蘇家向神祈求賜福之后,開船下駛。因為船隻行駛時相距太近會發生危險,通常都是在一條船往下走了至少半裏之后,另一條船才開出。若逢官家有船通過時,有兵了手持紅旗,按距離分立江邊,前面的船已然平安渡過險地之后,便揮旗發出平安信號。蘇東坡就曾作詩描寫道: ⼊峽初無路,連山忽似龕。 榮迂收浩渺,座縮作澗潭。 風過如呼昅,雲生似吐含。 墮崖鳴卒卒,垂蔓綠毿毿。 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 飛泉飄亂雪,怪石走驚駭。偶爾他們的船駛過一個孤立的茅屋,只見那茅屋⾼⾼在上側⾝而立,背負青天,有時看見樵夫砍柴。看那茅屋孤零零立在那裏,⾜可證明居住的人必然是⾚貧無疑,小屋頂僅僅蓋著木板,並無瓦片覆蓋。蘇東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勞苦,忽然瞥見一隻蒼鷹在天空盤旋得那麼悠然自在,似乎絲毫不為明天費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盤算,為了功名利祿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銬鐐的夾鎖,是否值得?在⾼空飄逸飛翔的蒼鷹正好是人類精神解脫后的象徵。 現在他們的船進⼊巫峽了,巫峽全長五十裏。⾼山聳立,懸崖迫人,江面漸窄,光線漸暗,呈現出黎明時的昏黃顏⾊,仿佛一片蒼茫,萬古如斯。自船面仰望,只見一條細藍,望之如帶,那正是天空。只有正值中午,才能看見太陽,但亦轉瞬即逝;在夜間,也只有月在中天之際,才能看見一線月光。岸上巨石聳立,巨石頂端則時常隱沒于雲霧中。因為風⾼力強,雲彩亦時時改變形狀,山峰奇⾼可畏,亦因雲影聚散而形狀變動不居,雖繪畫名家,亦無法捉摸把握。巫山十二峰中,神女峰狀如裸女,自從宋⽟作"神女賦"以來,獨得盛名。此處,⾼在山巔,天與地互相接觸,風與雲 ![]() ![]() ![]() ![]() 這時有一個年老的船夫,開始給他們說故事。他自稱年輕時,常攀登那些最⾼的山峰,在山頂池塘中洗浴,⾐裳掛在樹枝上晾乾。山中有猿猴,但是他爬到那樣⾼處,鳥鳴猿啼之聲,已渺不可聞,只有一片沉寂與山風之聲而已。虎狼也不到那樣⾼處,所以只有他一人,但他並不害怕。神女詞附近有一種特別竹子,竹枝柔軟低垂,竟直觸地面,仿佛向神俯首膜拜一樣。有風吹拂,竹枝擺動,使神壇隨時保持清潔,猶如神女的僕人一般。蘇東坡聽了,頗為所動,心想:"人也許可以成仙。困難就在于難忘人 ![]() 他們的船進巫峽之時,"神鳥"開始隨船而飛。其實這種烏鴉也和其他聰明的鳥一樣。因為在神女詞上下數裏之內,這些烏鴉發現有船來,就一路追隨,從船上乘客那兒啄取食物。乘客往往與烏鴉為戲。他們把餅餌扔到半空中,興⾼采烈的看着神鴉自天空俯衝下來,將食物由空中銜起,百無一失。 這一帶地方,自然無人居住,也不適于人居住。三蘇行經"東德灘"時,波濤洶湧,船⾝被打擊拋擲,就像一片枯乾的樹葉在漩渦之中一般。在他們以為已經過了最危險的地方時,誰知又來到"怒吼灘",這裏更為驚險。怪石如妖魔,沿岸羅列,有的直⼊江心。然后又來到一個地方,叫做"人鮮甕",意思是好多旅客在此喪命,就如同一罐子死魚。這裏是一塊特別大巨的圓石頭,伸⼊江中,占了⽔道的五分之四寬度,⽔道因之變窄, ![]() 出了巫峽,他們不久就到了秭歸,開始看見沿岸⾼⾼低低散佈著些茅屋陋舍。此處是一極小的鄉鎮,居民不過三四家百,坐落在陡峭的山坡上,居民極為貧苦。可是想到這一帶令人心神振奮的風光之美,覺得在這個半文明的窮鄉僻壤,居然出了兩個大詩人,一個著名的皇后,還有另一個歷史上著名的女人,也並非無故了。這大概就是奇山異⽔鐘靈統秀的緣故吧。一般居住山地的人,在風俗上總是把東西裝在桶裏或筐子裏,而背在背上,而且大部分是由婦女背著,這很容易使人肌⾁疲勞,但是卻永遠對她們的⾝段兒有益。處在這裏,未嫁的姑娘總是把頭髮分開,⾼⾼梳成兩個扁圓的髻兒,以別于已婚的婦人。譬兒上揷著六 ![]() 蘇家現在才過了巫峽和霍塘峽,最要命的一個還在下面呢。大約三十年之前,有一次山崩,把尖銳的岩石滾落在江心,使船隻無法通過。江面的 ![]() 縮頭多寒如凍龜,雪來惟有客先知。 江邊曉起浩無際,樹梢風多寒更吹。 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變盡滄浪模。 方知陽氣在流⽔,沙上盈尺江無嘶。 隨風顛倒紛不擇,下滿坑⾕⾼陵危。 江空野闊落不見,⼊戶但覺輕絲絲。 沾裳細看若刻接,豈有-一天工為。 霍然一聲遍九野,籲此權柄誰執持?… 山夫只見壓樵擔,豈知帶灑飄歌兒。 凍昑書生筆 ![]() ⾼人著履踏冷冽,飄拂巾帽真仙姿。 野僧砍路出門去,寒多滿鼻清淋漓… 舟中行客何所愛,願得獵騎當風披。 草中吩咐有寒兔,孤隼下擊千夫馳。 敲冰煮鹿最可樂,我雖不飲強倒厄。 楚人自古好七獵,誰能往者我 ![]() 紛壇旋轉從滿面,馬上 ![]() 長江在此處有如此自然的危險,本地人卻因此落個有利可圖。他們打撈沉船,轉賣木板用以修理別的船,他們便以此為業。他們也像一般名勝古跡城鎮的居民一樣,觀光客往往因故不得不在本地停留數⽇,他們就可以和觀光客 ![]() 從秭歸再往下走,已然可以在遙遠的地平線上望見大牛的背部聳立在較近的山嶺頂端。他們現在正在進⼊的地區,是以龐大的黃牛山為主要景物的。這裏的岩石甚為奇怪,在山嶺的側影蝕刻在遙遠的天空時看來,黃牛山這頭巨牛似乎是由一個穿藍⾐戴斗笠的牧童牽著。本地有個俗語描寫這頭黃牛蠻橫的面貌說:"朝發黃牛,暮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本地的女人臉⽪細嫰⽩淨,頭上包著小黑圓點兒的頭巾。風光之美可與巫峽抗衡,在有些乘客看來,甚至會超巫峽之上。那種風景正是在中國山⽔畫上常可見到的。形狀令人難以置信的巨石,矗立天際,望之如上帝設計的巨型屏風;又有如成群的石頭巨人,或俯首而立,或跪拜于地面向上蒼禱告。河邊上的岩石,層層排列成陣,似乎是設計出來, ![]() 過了蝦蟆培不遠,大自然一陣子的天威怒氣,算是消散盡了,岩石江⽔的洋洋大觀也收場了,從宜昌以下,風光一變而為平靜安詳。夕陽照著一帶低平的稻田與炊煙處處的茅舍,提醒旅客們已再度回到人類可以安居的世界。一般習俗是,旅客到此,因為逃過災難,轉危為安,都相向慶祝。旅客以美酒豬⾁犒勞船夫,人人快樂,人人感恩。回顧過去,都以為剛剛做了一個荒唐夢。 到了江陵,蘇家棄船登陸,乘車起旱,奔向京都。江上航行完畢之⽇,兄弟二人已然作了詩歌百首。這些首詩另集印行,名之為《南行集》。但是,蘇東坡最好的幾首詩是在陸地上行程中寫的。那幾首詩特別注重音韻情調氣氛之美,節奏極好,形式多變化。在襄陽他寫了幾首歌,《船夫昑》,如《野鷹來》,系為追憶劉表而作,《上堵昑》則為追憶孟滔因手下二將不才失去沃土的經過。其詩為: 臺上有客昑秋風,悲聲蕭散飄⼊宮。 台邊有女來竊聽, ![]() 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兩稚子。 ⽩馬為塞鳳為關,山川無人空且閑。 我悲亦何苦,江⽔冬更深,鯿魚冷難捕。 悠悠江上聽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蘇家在二月安抵京城。他們買了一棟房子,附有花園,約有半畝大,靠近儀秋門,遠離開繁亂的街道。繞房有⾼大的老槐樹和柳樹,朴質無華的氣氛,頗適于詩人雅士居住。一切安頓之后,⽗子三人便恭候朝廷任命了,當然那一向是需時甚久的。兄弟二人又經過了兩次考試,一是考京都部務,另一種更為重要,名為"制策",要坦自批評朝政。仁宗求才若渴,飭令舉行此種考試,以 ![]() 萬幸的是,⽗親被任命為校書郞,並未經考試,正合他的本意,后來又授以新職,為本朝皇帝寫傳記。這本來就是作家的事,他自然樂于接受。但是后來出現了問題,就是那些皇帝都是當今天子的先人,他們的傳記須忠實到什麼程度呢?蘇洵決定採取史家的嚴格寫法,史家不應當文過飾非,即使為自己的先人立傳,亦當如此。于是有了爭論,在今⽇蘇洵的文集裏尚保有下列的文句: 詢問臣僚上言,以為祖宗所行不能無過差,不經之事 ![]() ![]() 蘇氏⽗子的文名⽇盛。他們與當代名家相 ![]() ![]() |
上一章 苏东坡传 下一章 ( → ) |
苏东坡传是知名作家林语堂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综合其它,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苏东坡传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林语堂撰写的苏东坡传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苏东坡传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