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生活的艺术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生活的艺术 作者:林语堂 | 书号:42346 时间:2017/10/5 字数:14015 |
上一章 第六章 生命的享受 下一章 ( → ) | |
快乐问题 生之享受包括许多东西:我们本⾝的享受、家庭生活的享受,树木、花朵、云霞、溪流、瀑布,以及大自然的形形⾊⾊,都⾜以称为享受;此外又有诗歌、艺术、沉思、友情、谈天、读书等的享受,后者的这些都是心灵 ![]() ![]() ![]() ![]() ![]() ![]() ![]() ![]() ![]() ![]() 我拿人生这个未决定的正当目的问题来做论据,我这一假定是否太过分?我总以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其间没有是非之争,我用“目的”这个名词时有点不敢下笔。因为这种包含真正享受它的目的,大抵不是发自有意的,而是一种人生的自然态度。“目的”这个名词便含有一种企图和努力的意义。人生世上,他的问题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样去实现这目的,而是怎样去应付此生,怎样消遣这五六十年天赋给他的光 ![]() 在另一面讲,我觉得哲学家们在企图判明这个人生目的问题时,他们心中大概假定人生必有一种目的。西方思想所以把这个问题看得那样重要,就是因为受了神学的影响。我总以为我们对于这计划和目的这些东西假定得太过分了。人们想解答这个问题并为这个问题争论,甚至于弄得 ![]() 这个问题可以化为两个:第一个是关于神灵的,即上帝替人类所决定的目的;第二个是关于人类的,即人类自己所决定的目的。第一个问题我不想多加讨论,因为我们心中所存什么上帝的意志,事实上都是我们人类自己心中的思想;只是在我们想像中,上帝心中有这么一种思想而已。然而要用人类的智能来猜测神灵的智能,那是办不到的。我们的这种理论,其结果就是把上帝当做我们军中保卫旗帜的军曹,以为他和我们同样地具着爱国狂;我们自欺欺人地以为上帝对世界或欧洲是不会有什么“神灵目的”或“定数”的,只有对我们祖国才有之。我相信德国纳粹 ![]() 至于第二个问题,那争点不是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而是人生的目的“应该是什么”所以这是一个实际的而不是形而上的问题,对于人生的目的“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观念和评价。我们为这个问题而争论,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评价都不相同的缘故。以我自己而论,我的观念比较实际而少菗象。我以为人生不一定要有目的或意义。惠特曼说:“我这样地做一个人,已够満意了。”所以我也以为我现在活着——并且也许还可以再活几十年——人类的生命存在着,那就已经够了。这样看法,这个问题便变为极简单,而不容有两个答语,就是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还有什么呢? 这个快乐问题是世界上一切非宗教哲学家所注意的重要问题,可是基督教的思想家却完全置之不问,这是奇怪的事。神学家把人类快乐这问题抛开,而所焦虑的重大问题是人类的“拯救”——“拯救”听来真是一个悲惨的名词,觉得怪刺耳的。因为我在国中天天总是听人家谈“救国”大家都想要“救”国中。这种言论,使人油然而生一种好像是在快要沉没的船上的感觉,一种万事全休,大家只在想逃生方法的感觉。基督教——有人称它为“两个没落世界(希腊和罗马)的最后叹息”——在今⽇还保存着这种特质,它还是被拯救问题所烦扰。人们为了离尘世和得救问题而烦扰,结果反忘掉了生活问题。人类如果没有趋近灭亡的感觉,何必去为了得救的问题担忧呢?神学家总是注意拯救问题,而没想到快乐问题,因之他们对于将来,只能渺茫地说有一个天堂。假如我们问道:在那边我们要做些什么呢?在天堂我们要得到怎样的快乐呢?他们的回答只能给我们一些渺茫的观念,如唱诗穿⽩⾐裳之类。穆罕默德至少也还用醇酒、甜美的⽔果和有着黑发大眼多情的少女,替我们画了一帧未来的快乐景象,这是我们这些俗人能够见得到的。如果神学家不把天堂里的景象弄得更生动 ![]() ![]() 我们如果必须要有一个宇宙观的话,就让我们把自己忘掉,不要把那宇宙观限制于人类生活的范围之內。我们须把宇宙观扩展开去,把整个世界——石、树和动物——的目的都包括进去。宇宙间有一个计划(“计划”这名词,和“目的”一名词一样,都是我所不喜 ![]() 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 人类一切快乐都发自生物 ![]() 谈到我们的快乐,不要陷⼊菗象的议论中去,我们应该注意事实,把自己分析一下,看看我们一生中在什么时候得到真正快乐。这个世界中,快乐往往须从反面看出来,无忧愁、不受欺凌、无病无痛便是快乐。但也可成为正面感觉,那就是我们所说的 ![]() ![]() ![]() 当我听着我孩子说话的声音,或是看着他们肥胖的腿儿,我说不出在物质上爱他们或是精神上爱他们;我也完全不能把心灵与⾁体的 ![]() ![]() ![]() 我们用不着为这问题辩护,让我们拿出一些实在的事实:从东西洋许多酷爱人生的伟大人物里面,试举几个例证出来,看看他们是什么时候最感到快乐,这快乐和他们的听觉、嗅觉及视觉有怎样的密切关系。在某一节文章里,梭罗①对于蟋蟀的鸣声所生的崇⾼美感说: 先察蟋蟀所住的孔⽳。在石头中间,⽳隙到处都有。一只蟋蟀的单独歌儿更使我感到趣味。它暗示“出世已迟”但也只有当我们认识时间和永恒的意义时“迟延”才感觉得到。其实它什么也不迟,只是赶不上世间一切琐碎而匆忙的活动罢了。它表现着成 ![]() ![]() ![]() 再看惠特曼的嗅觉、视觉和听觉,它们怎样地促进他的精神生活,而他又怎样认为这些东西是非常重要的: 早晨大雪,至晚未停。我在雪花纷飞中,踯躅于树林里和道路上,约摸有两个钟头。微风拂过松树发出音乐般的低鸣,清晰奇妙,犹如瀑布,时而静止,时而奔流。此时视觉、听觉、嗅觉,一切的感觉,都得了微妙的満⾜。每一雪片都飘飘地降在常青树、冬青树、桂树的上面,静静地躺着,所有的枝叶都穿起一件臃肿的⽩外套,在边缘上还缀着绿宝石——这是那茂盛的、 ![]() 我们可有人能辨别正午和半夜的气味,冬和夏的气味,或多风和无风的气味?如果人们觉得住在城市里比住在乡下较不快乐,那就是因为一律灰⾊墙壁,和一律的⽔门汀行人道太过于单调,人们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一切视觉和听觉都引不起感应,总因⿇木而消失了。 讲到快乐时刻的界限,以及它的度量和 ![]() 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子——空气⼲燥,有微风,充満氧气。在我的四周,有着⾜以使我沉醉的奇迹,那些健全沉静而又美丽的树木、流⽔、花草、 ![]() ![]() ![]() 我不解其所以然,但我只觉得这次秋天所以使我得到许多心満意⾜的时刻,完全是这个天空(我一生中虽天天见到天空,但事实上过去我并没有真正看见过它)。我读过拜伦的事迹,有一段说他在逝世时,对一个朋友说,他一生中仅仅有过三个快乐的时刻。另外又有一个关于国王的钟的古代⽇耳曼传说,也讲到同一的感觉。当我在那树林里看那美丽的落⽇时,我想到了拜伦的故事和那个钟的故事,心中始悟到我在这时也正在享受一个快乐的时刻呢。(我也许不曾把那最快乐的时刻记下来;因为当这种时候来临时,我不愿为着要记录而打断了它。我只是任 ![]() 快乐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一个快乐的时刻吗?或是像一个快乐的时刻吗?——快乐的时刻是那么难于理解——是像一个呼昅,或像一点易消失的彩⾊吗?我不知道——还是让我怀疑下去吧。清澄的天啊,在你蔚蓝的空中,你可有灵药来医治我的病症吗?(啊,我三年来损坏的⾝体和 ![]() ![]() 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 现在让我们来观察欣赏一位国中学者自述的快乐时刻,十七世纪印象派大批评家金圣叹在《西厢记》的批语中,曾写下他觉得最快乐的时刻,这是他和他的朋友在十⽇的 ![]() 其一:夏七月,⾚⽇停天,亦无风,亦无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来飞。汗出遍⾝,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呼簟 ![]() ![]() 其一:十年别友,抵暮忽至。开门一揖毕,不及问其船来陆来,并不及命其坐 ![]() 其一:空斋独坐,正思夜来 ![]() 其一:于书斋前,拔去垂丝海棠紫荆等树,多种芭蕉一二十本。不亦快哉! 其一:舂夜与诸豪士快饮,至半醉,住本难住,进则难进。旁一解意童子,忽送大纸炮可十余枚,便自起⾝出席,取火放之。硫磺之香,自鼻⼊脑,通⾝怡然。不亦快哉! 其一:街行见两措大执争一理,既皆目裂颈⾚,如不戴天,而又⾼拱手,低曲 ![]() 其一:弟子背诵书烂 ![]() 其一:饭后无事,⼊市闲行,见有小物,戏复买之,买亦已成矣,所差者甚少,而市儿苦争,必不相饶,便掏袖下一件,其轻重与前直相上下者,掷而与之。市儿改笑容,拱手连称不敢。不亦快哉! 其一:饭后无事,翻倒敞箧。则见新旧逋欠文契不下数十百通,其人或存或亡,总之无有还理。背人取火拉杂烧净,仰看⾼天,萧然无云。不亦快哉! 其一:夏月科头⾚⾜,自持凉伞遮⽇,看壮夫唱吴歌,踏桔槔。⽔一时奔涌而上,譬如翻银滚雪。不亦快哉! 其一:舂眠初觉,似闻家人叹息之声,言某人夜来已死。急呼而讯之,正是—城中第一绝有心计人。不亦快哉! 其一:夏月早起,看人于松棚下,锯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 其一:重 ![]() 其一:夜来似闻某人素心,明⽇试往看之。⼊其门,窥其闺,见所谓某人,方据案面南看一文书。顾客⼊来,默然一揖。便拉袖命坐,曰:“君既来,可亦试看此书。”相与 ![]() 其一:本不 ![]() 其一: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推窗试看,雪大如手,已积三四寸矣。不亦快哉! 其一:夏⽇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其一:久 ![]() 其一:存得三四癞疮于处私,时呼热汤关门澡之。不亦快哉! 其一:箧中无意忽检得故人手迹。不亦快哉! 其一:寒士来借银,谓不可启齿,于是唯唯亦说他事。我窥见其苦意,拉向无人处,问所需多少。急趋⼊內,如数给与,然后问其必当速归料理是事耶?为尚得少留共饮酒耶?不亦快哉! 其一:坐小船,遇利风,苦不得张帆,一快其心。忽逢舟艑舸,疾行如风。试伸挽钩,聊复挽之。不意挽之便着,因取缆,缆向其尾,口中⾼昑老杜“青惜峰峦过,⻩知橘柚来”之句,极大笑乐。不亦快哉! 其一:久 ![]() 其一:久客得归,望见郭门,两岸童妇,皆作故乡之声。不亦快哉! 其一:佳磁既损,必无完理。反覆多看,徒 ![]() 其一:⾝非圣人,安能无过。夜来不觉私作一事,早起怦怦,实不自安。忽然想到佛家有布萨之法,不自覆蔵,便成忏悔,因明对生 ![]() 其一:看人作擘窠大书,不亦快哉! 其一:推纸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其一:做县官,每⽇打鼓退堂时,不亦快哉! 其一:看人风筝断,不亦快哉! 其一:看野烧,不亦快哉! 其一:还债毕,不亦快哉! 其一:读《虬髯客传》,不亦快哉! 可怜的拜伦,他一生中只有三个快乐的时候!如果他不是一个病态而又心地不平衡的人,他一定是被那个时代的流行忧郁症所影响了。如果忧郁的感觉不那么时髦的话,我相信他至少有三十个快乐时刻。这样说来,世界岂不是一席人生的宴会,摆起来让我们去享受——只是由感官去享受;同时由那种文化承认这些感官的 ![]() ![]() ![]() 对唯物主义的误解 当我们读到金圣叹三十三则“不亦快哉”时,一定会觉得现实的人生中,精神 ![]() ![]() ![]() ![]() ![]() ![]() ![]() ![]() ![]() 唯物主义是被人们误解了,而且误解得很严重。关于这一点我应该让桑塔耶讷(GeorgeSantayana)来说话。他说他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也许是仅存的唯物主义者”可是,我们都知道在现代他或许是一个最可爱的人物。他说我们对唯物主义观念的偏见乃是一种外表观察者的偏见。人们对于某些缺点,只在拿来和自己的信条比较时,才会觉得惊异。但只有当我们的精神生活在那个新世界中的时候,我们方才能够真正了解异族的、信仰宗教或家国。所谓“唯物主义”是含有一种喜悦、一种 ![]() 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一个生就的而不是半路出家的唯物主义者,应像那个智慧的德谟克利图那样是一个笑的哲学家。他对于那些能够表现各种美妙形状的机构,那些能鼓动极大奋兴的情感,一定会感到欣喜。在自然科学博物院里的参观者,见了那些放在匣中的数千百种蝴蝶、火烈鸟、介属、古象、大猩猩,一定会感到欣喜;这两种快乐情绪一定含有智能上同样的质素。这世界中的无量数的生命里,当然也有它们的苦痛,不过这些苦痛是马上会消失的,然而当时的行列是何等的瑰丽伟大,那些普遍的 ![]() ![]() 唯物主义者的伦理学,对于理生的痛苦也有其感觉。它和另外的慈悲体系一样,对于痛苦也感到一些寒栗,并且想用制 ![]() ![]() 那么,这种值得我们那么夸耀,甚至胜于情 ![]() ![]() ![]() ![]() ![]() ![]() ![]() 心灵的 ![]() 这里让我们来讨论这种所谓心灵和精神的⾼等 ![]() ![]() ![]() ![]() ![]() ![]() ![]() 关于其他的东西,例如诗歌,那不过是渲染着情感的真理;音乐,是无字的情感;宗教,是由幻象中表现的智慧。诗歌之基于音韵及真理的情感,正如绘画之基于⾊觉及视觉一样。音乐全然是情感,绝用不着那种运用智能所必须的语言。音乐不但能表现牛铃、繁闹的鱼市场以及场战上的声响;并且能表现花朵的美妙、波浪的澎湃起伏、月光的幽丽恬静;但如果要越出感觉的界线,而想表达一个哲学的观念时,我们可说它是没落的,它是一个没落世界的产物。 那么宗教的衰落可也就是由于理智的本⾝而开始?桑塔耶讷曾说,宗教衰落是由于推理过多“不幸,这种宗教历来已不是在幻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而只变成了推理过多的 ![]() 我觉得艺术、诗歌和宗教的存在,其目的,是辅助我们恢复新鲜的视觉,富于感情的昅引力,和一种更健全的人生意识。我们正需要它们,因为当我们上了年纪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将逐渐⿇木,对于痛苦、冤屈和残酷的情感将变为冷淡,我们的人生想象,也因过于注意冷酷和琐碎的现实生活而变成歪曲了。现在幸亏还有几个大诗人和艺术家,他们的那种敏锐的感觉,那种美妙的情感反应,和那种新奇的想象还没失掉,还可以行使他们的天职来维持我们道德上的良知,好比拿一面镜子来照我们已经迟钝了的想像,使枯竭的神经奋兴起来。这样说来,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它应该可以使我们回复到健康幸福的生活,使我们从过分智能活动所产生的昏热中恢复过来。它应该可以使我们的感觉变敏锐,重使我们的理 ![]() ![]() ![]() 讲到哲学这种运用着卓越的精神的东西,其危险比我们失去生命本⾝的感觉更大。我晓得这种智能上的乐趣包括写一个很长的数学方程式,或是去发现宇宙间的一个大体系这类事情。这种发现或许是一切智能 ![]() ![]() ![]() ![]() ![]() ![]() 我们只有摆脫思想而生活,才能脫离这种哲学的酷热和恶浊的空气,进而重获得一些孩子的新鲜自然的真见识。真正的哲学家对于一个孩子或甚至是一只关在笼里的小狮子,应该会觉得汗颜的。试看大自然所赋予那只小狮子的掌爪、肌⾁、美丽的⽪⽑、竖直的耳朵、光亮的眼睛、敏捷的动作,和嬉戏的感觉,这些是多么完美啊!自然完美的东西有时被硬弄成不完美的东西,真正哲学家对之应该觉得惭愧;好好一个人要去戴着眼镜,胃口不好,常常感到⾝心不安,一无人生的乐趣,他们对这些也应该觉得惭愧。我们不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好处,因为他所说的话大都是于我们无关痛庠的。只有那种和诗歌相应的哲学,只有那种使我们对大自然和人类天 ![]() 无论哪一种人生哲学,它必须以我们天赋本能的谐和为基础。太过于理想主义的哲学家,不久之后,大自然本⾝也将证明他的错误。依据国中儒学的观念,对于人类尊严的最⾼理想,是一个顺其自然而生活,结果达到德参造化之境。这便是孔子的孙儿在《中庸》一书里所倡导的学说。 天命之谓 ![]() ![]() 自诚明,谓之 ![]() ![]() ![]() ![]() ![]() ![]() ![]() |
上一章 生活的艺术 下一章 ( → ) |
生活的艺术是知名作家林语堂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综合其它,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生活的艺术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林语堂撰写的生活的艺术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生活的艺术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