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林语堂自传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林语堂自传 作者:林语堂 | 书号:42344 时间:2017/10/5 字数:7879 |
上一章 一、童年及少年时代 下一章 ( → ) | |
我生于十九世纪末。那一年是一八九五年,是国中和⽇本订立马关条约的那一年,条约规定割让湾台和承认朝鲜立独,就是甲午战争国中败给⽇本的第二年。国中惨败在⽇本手中,是因为満清府政的寡后把准备建设近代海军的钱,移去做现在京北郊外著名夏宮的建筑费。旧的夏宮已在一八六○年为英法联军劫掠及焚毁,而这个无知又顽固的妇人和她的排外心理,助成数年后拳匪之![]() ![]() 童年最早的记忆之一是从教会的屋顶滑下来。那间教会只有一个房子,而紧挨着一座两层楼的牧师住宅,因此站在牧师住宅的 ![]() ![]() 童年是新奇的时代,站在牧师住宅的 ![]() ![]() 有些事情和住在这环山的村落有关,因为接近⾼山就如同接近上帝的伟大。我常常站着遥望那些山坡灰蓝⾊的变幻,及⽩云在山顶上奇怪的,任意的漫游,感到 ![]() ![]() 我们家有六个兄弟、两个姐妹,而我们这些男孩经常要轮流到家里的⽔井汲⽔。学习打⽔很有趣。当吊桶到达井底时要摇动,这样它就会翻转来装満⽔,我们不知道有小机器,因为那是煤油灯的时代;我们有两盏这样的灯,同时还有几盏点花生油的锡灯。肥皂直到我十岁左右才进⼊我们的生活。⺟亲常用的是一种大⾖残渣做成的"⾖饼";它只有一点点的泡沫。刚有肥皂的时候,它的形状像一 ![]() ![]() ⽗亲是当时前进的先锋。他是一个梦想者,敏锐、富于想象力、幽默,并且永不休止。他传授给我们孩子一切新的及近代的东西,就是对西方知识被称为"新学"的強烈趣兴。⺟亲刚好相反,拥有一个被孺慕之情所包围的简单、无琊的灵魂,而我们兄弟姐妹常联合起来作弄⺟亲。我们常编造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告诉她。她肯听,可是有点不大相信,直到我们爆出笑声,她才皱起面孔,她会说:"你们又在戏弄笨娘了。"她为养育孩子,曾忍受许多苦,可是我十岁的时候,我的姐姐们已把烹饪、洗涤等家庭杂务拿来做。我们每天晚上上 ![]() ⽗亲是不随俗的。我们家的男孩不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梳辫子,而是留一种僮仆式的短发;姐姐常为我们编一种便帽,是厦门对面鼓浪屿街上法国⽔手们所戴的那一种。⽗亲是一个十分好动的人,月⾊皎洁的夏夜,他常会一时冲动,走到河岸近着桥头的地方传道,他知道那些农夫聚集在那里,坐在夏⽇的微风中赏月。⺟亲告诉我他有一次几乎因肺炎死去,因为在收割月満后外出传道时流了很多汗,回家时没有擦⼲。他常建教堂,被派到同安传道时在那儿曾建过一所。我十岁或十一岁的时候,看见他建筑在坂仔的新教堂,教堂是用太 ![]() ![]() 虽然⽗亲是牧师,却绝不表示他不是一个儒家。我记得曾帮他装裱大儒家朱熹的一副对联,用来张挂在新教堂的壁上。这副对联的字体大约有一方尺宽窄,⽗亲走了一趟漳州才取回这些墨宝的拓印本,因为朱熹曾做过漳州的知府。朱熹生于十二世纪,据猜测是因介绍女人 ![]() ![]() 我最先和西方接触是在一对传教士住在我们家访问的时候。他们留下了一个沙丁鱼罐及衬⾐领子的一粒钮扣,中间有一颗闪亮的镀金珠。我常觉得它很奇怪,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他们走了以后,屋子內到处仍充満了牛油味,姐姐強迫把窗子打开,让风把它吹走。我和英文书本的第一次接触,是一本不知谁丢在我家的国美妇女杂志,可能是"LadiesHomejournal"(《妇女家庭》杂志)。⺟亲常把它放在针线盒里,用里面的光滑画页夹住那些绣花线。我相信没有一本国美的杂志能用得这么长久。在建筑教堂的时候,范礼文也曾寄给我们一组西方木匠用的工具,其中有一个旋转机,我对它们十分好奇,觉得它们做得相当好。 ⽗亲和范礼文牧师成为好朋友、好伙伴,因为范礼文牧师发现⽗亲对一切西方的及新的东西有趣兴。他介绍一份油墨印的,名为《通问报》的基督教周报给我们。他寄给我们各种小册子及书籍,其中有基督教以文学及海上基督教广学会所印行的有关西方世界及西方科学的书籍。西学就是这样来到我家。我相信⽗亲曾读过一切关于西方的有用的东西,我记得有一天他讽刺的笑着说:"我读过所有关于机飞的东西,可是我从没有见过一架,我不知道是否可信。"这大约是莱特兄弟试验飞行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怎么得来这消息,只是当他和我们兄弟谈到柏林大学和牛津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时,眼里 ![]() 十岁的时候,我和两个弟弟离家去厦门上学,那四所本地学校⽗亲断言它不够好。因为旅程要很多天而且要花钱,寒假我没回去,这等于离开⺟亲一整年。但男孩就是男孩,很快的我就学会不想家而沉溺在学校里面的种种活动,这包括⾚脚踢从哑铃锯下来的木球。这是学校里孩子们的普遍运动,但没有任何事像回到⺟亲⾝边那么快乐。进⼊被群山包围的坂仔河⾕之后,还有一英里就到家,我们三兄弟不能再忍受小船慢慢的摇,就起程步行。我们曾计划怎么样向⺟亲宣布我们回来了,是在门外大喊一声"我们回来了!"还是再一次戏弄⺟亲,用老乞丐的声音,要一点⽔;或蹑⼊家里,找到她,然后突然对她大叫。这个世界实在太小,约束不住孩子的心,这就是那些久住在国中的西方人所称的"国中人的顽⽪ ![]() 假期我们家就变成学校。我说过⽗亲是一位牧师并不表示他不是一个儒者,当我们男孩擦好地板,女孩子洗完了早餐的碗碟后,铃声一响,我们就爬上围着餐桌的位子,听⽗亲讲解儒家的经典及《诗经》,其中包含许多首优美的情歌。(记得有位害羞的年青教师,当他不得不讲解那些孔子自选的情歌时,満面通红。)听课到十一点时,二姐望着墙上的⽇影,慢慢地站起来,一脸不情愿的表情说:"我要去烧午饭了。"有时晚上我们也集合读书,然后她又不得不停止阅读,起来说: "我要去洗东西了。" 我之所以必须写到二姐,不只因为她占了我童年生活的大部分,同时可以显示在我们家里,大学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我记得二姐很疼我(一切佛洛依德派的说法,都给我滚!),因为我是一个头角峥嵘但有点不守规矩且喜恶作剧的孩子。当弟兄们安份而细心的研读功课,我却到院子里玩。长大些时,她告诉我,孩童时的我,相当顽⽪,而且常发脾气,有一次和她争吵过后,我钻⼊后花园里的一个泥洞,像猪一样在里面打滚,爬起来时对她说:"好啦,现在你要替我洗⼲净了!" 在这一刻我看来一定又脏又可爱! 姐姐曾读过史各德、狄更斯、柯南道尔、哈葛德的《所罗门的宝蔵》以及《天方夜谭》,这一些书都早由同乡林纾译成中文。事实上林纾不识英文,完全是靠一位魏先生翻成福州话。然后这位伟大的作者,再把整个故事用美丽的古文写出。林纾大大的出了名,他进而翻译莫泊桑、及小仲马的《茶花女遗事》,这本书震动了国中社会,因为女主角是个得了肺痨病的美人,十分像国中的罗曼史《红楼梦》中的林黛⽟。国中的典型美人似乎不是患上了肺痨,就是憔悴得差不多要死的贵妇。甚至在古代,最著名的国中美人,不是患心绞痛,就是患某种神经病的,而她最著名的势姿,是忍受极端痛苦而把眉头皱起来的那一刻。姐姐和我,读过了霍姆兹及作者名字已记不得的法国某作家的探侦小说后,编集了一个我们自己的长篇探侦故事来作弄⺟亲使她开心,这个故事一天天连续下去,充満令人⽑骨悚然的逃亡和冒险。姐姐是天才,像黛博拉·寇儿一样,有伶俐而敏锐的表现力,因此当数年前我在银幕上首次见到寇儿的时候,我心跳得好快,握着女儿的手惊叫:"那就是我二姐的样子!"我太太见过二姐,她很赞同我的看法。 姐姐在厦门⾼中毕业以后,想去福州女子大学升学。我听到她在家庭祷告后提出要求,可是一切徒劳。她不想马上结婚,她想去读大学。我说这个故事,原因在此,我⽗亲却不这么想。姐姐恳求,美言劝 ![]() 二哥即将毕业,可以钱赚供我读书时,大家庭提议我去圣约翰大学攻读,但是到最后一天才决定,因为⽗亲要狠下心向一个又是好友又是他的过去生学借一百银圆。按照古代国中的规矩,老师是终生的主,是儒家"君、亲、师"中的一位。这位生学现在已成富翁,⽗亲每次过漳州,都住在他这个生学的家里。因为在他们之间还有一层更深的关系:这个富翁过去是一个聪明却贫穷的孩子,当他在⽗亲的门下受业的时候,⽗亲送他一顶帽子,他对这件礼物终⾝不忘,等它破烂到不能戴的时候,他发誓一生不再戴其他的帽子,而他的确做到了。这就是古代国中所谓的忠——在国中小说或在舞台上所教的強烈的忠,无论武将与文臣,家仆、夫妇之间,都讲究忠。 ⽗亲知道只要他开口,一定可以借到这笔款。到今天,我还不知道这笔钱偿还了没有。 这样,我便和二姐及家人一同乘帆船直下西溪,她要到一个叫做"山村"的小村去行婚礼,而我是预定起程到海上读我大学的第一年。那一百银圆的借款问题,像一把达摩克利兹的剑悬在我头上,但我是开心的。那时我十六岁。婚礼过后,二姐从嫁⾐的口袋里拿出四角钱给我。分手时她含泪说:"和乐,你有机会去读大学,姐姐因为是女孩不能去。不要辜负自己的机会,下决心做个好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著名的人。"这就是我家庭模式的全部。 两年后二姐死于瘟疫,但这些话一直常在我耳际回响。我所以谈这些事,因为它们对于形成我个人的德 ![]() ![]() ![]() ![]() 圣约翰大学在那个时候已在际国上享有相当的名声,因为它出了几位国中大使,颜惠庆(来自我的家乡厦门),施肇基,顾维钧。它的确是学习英文最好的大学,而在生学们的心中,这也就是圣约翰大学之所以存在的缘故。虽然它是圣公会办的,它对大多数生学的秘密使命却是培植他们成功为买办来做海上大亨们的助手。事实上生学英文的平均⽔准,并不超过一个买办的条件。校长卜舫济博士,一个真正伟大的人物,他对于自己任务的了解,我想和英国鲁比或伊顿学校的校长差不多。 他对生学⽗亲式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每天清晨,早祷会后,他手上拿着一个黑⾊⽪包,带着一个总务,巡视整个校园。我相信这是他每天九点坐进办公室前的晨规。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所以有人说他一年要读一本长篇小说来使自己一星期中有一个小时来松弛一下。至于图书馆,蔵书不超过五、六千本,其中三分之一是神学书籍。其实到哪一所大学读书并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图书馆。学问的实质,像天国一样,在于本⾝,必须出自內心。我们的心就好比一只猴子,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把那只猴子带到森林里去,你不必告诉它在哪里可以找到果子,你甚至不必带领它走向那些好果子。我在那个贫瘠的森林中漫游,读达尔文、赫克尔、拉马克,及小说家温斯顿·邱吉尔的《杯盘之內》。此外,我学习打网球踢⾜球,甚至向那位从夏威夷来的同学学打 ![]() ![]() ![]() 青舂的心是跃跃 ![]() 我很喜 ![]() 在这里我必须提到中文课程,因为它在我后来的基督教信仰上,造成了很大的反动。例如,上中文民法课时在书桌底下读张伯伦的《十九世纪的基础》。为什么会有民法一科,我始终无法了解。那位国中老师是一位老秀才,戴着一副大眼镜,体重至少有八十磅。秀才是从来没有学过授课或演讲的。那本民法教科书是一本用大字编印只有一百多页的东西,可以坐下来一口气把它读完,我们却当它是整学期的教材。因为它被列⼊课程中,所以我们要強迫捱过。每周那位民法"教授"读给我们听十至十五行左右,需时约十五分钟,那一小时其他时间,他就不言不动,在他的座位上缩成一团,可能是透过眼镜注视我们,而我们也在沉默中看着他。不幸这是一种我无法通过的表演,內心的一种绝对的空虚是难以自抑的,而我也并不想像佛家禅宗般的⼊定。这是圣约翰大学中文课的典型。最坏的是即使连着几年中文课程试考不及格,仍可以得到一张圣约翰大学的凭文。事实上,学校并不重视对国中事情的研究,这种现象到一九三○年以后才好转。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国中历史有趣兴,可是进⼊圣约翰大学,就突然中止。一心不能事二主,而我爱上英文。我丢开⽑笔拿起了自来⽔笔,甚至我在莱比锡研究的时候,⽗亲仍常来信说他非常以我的书法为聇。国中书法是一种要用平生努力才能写到完美的艺术,这必须完全投⼊而亲⾝去做,而且必是大学之后的一部分教育。心的持续生长与成 ![]() 这时我学习当牧师,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在圣约翰大学神学院注册,这是第一次被暴风袭击。训诂学对别人比对我合适,因为我要追寻伟大的思想及理想。不久,我成为福禄特尔的崇拜者,虽然在离开圣约翰大学以前,并没有对福禄特尔作直接的探讨。我的问题,有时会发现互相矛盾的答案,有时没有答案。一被袭击,我就逃走,再度被袭击,再次后退。一切神学的不真,对我的智力都是侮辱。我无法忠实的去履行。我趣兴全失,得的分数极低,这在我的求学过程中是很少见的事。监督认为我不适于做牧师,他是对的。我离开了神学院。 |
上一章 林语堂自传 下一章 ( → ) |
林语堂自传是知名作家林语堂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综合其它,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林语堂自传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林语堂撰写的林语堂自传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林语堂自传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