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作者:午后方晴 | 书号:38017 时间:2017/8/9 字数:9742 |
上一章 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 下一章 ( → ) | |
节钺,很多人以为会明⽩,苏武牧羊,一直持着节钺,有的人不懂,画连环画,一个![]() 也就是一旦获得节钺,连皇dì dū要矮三分。苏武那个不是节钺,而是节钺里的一种,符节,如朝廷任命外 ![]() 说好一点,这是超级奖励,说王韶乃是东吴的大将陆逊,若难听一点,就是曹cāo!就是陆逊,活在宋朝也会悲催,吴主见了陆逊会客客气气,在宋朝能行得通么? 。 。 王安石反应很快,道:“优与转官职可也,节钺宜待后功。” 是委婉的说法。 郑朗直皱眉头,然后头摇,可能赵顼意思是让王韶持节钺好办事情,好有权利方便安抚诸蕃羌,然而有节有钺,还有就是王韶手中的权利,有权对熙河中四州一军,实际就是六州一军,宕叠二州取消了,对这么广大区域的军财政三权处理,并且有权节掣泾原与秦凤路部分军财大权。再持一个节钺。是奖励还是害王韶? 这些年。郑朗大道理,小道理说得不少,为什么赵顼不能长进呢? 郑朗在头摇,赵顼也醒悟过来。感到很惭愧,道:“郑公,咳咳…那个…咳咳…南方如何?” 反应还算是比较快的,找了一个话题进行转移。 郑朗对南荒一带蛮人实际很痛恨。 这个原因主要是来自后世。比如杨国忠征南诏,也许有一个说法,但到了宋朝,因为西夏与契丹分心,无法兼顾,一直将这些蛮人当成大爷,不征税,或征少量税,平时奉年过节,还送送脑⽩金的啥。这些蛮人仍然不満⾜,对汉人时间jiānyín烧杀掳掠。偏偏后世中。许多民族砖家们一味地替侬智⾼之流翻案,说他们是民族英雄。那么汉人就当是蛮人的猪猡? 不过他权利越来越重,大局观也越来越重,重视归化,不要说什么民族文化,屎狗!这玩意儿一直是民族裂分的最大 ![]() ![]() 所以郑朗对蛮人政策手段,一是尽量归化,二就是⾎腥的镇庒。 服,政策照顾,不服,只有一条道路等候,灭亡。 郑朗是后来人,持这种思想的还有许多人,包括章惇。峡区蛮归服,章惇也没刻意造杀孽。修⽔利道路,办学堂,改礼仪。经过一年多时间,转移到了南江。 南江地区,有三大蛮部。 第一就是向氏。向氏主要在沅⽔支流酉江一带,也就是在梅山蛮的西部,彭氏的北部地区,严格说向氏主流是在北江地区。最北边到达澧州地区,也有少数人呆在梅山蛮,梅山蛮第一大姓乃是姓苏,第二大姓是舒,第三大姓就是姓向。梅山蛮不用考虑了,章惇从峡区蛮南下,考虑的就是北江向与南江向。在南江溪峒十六州中,富、鹤、保顺、天赐、古四州,也是向氏所在地。这五州当中富州(⿇ ![]() 其次是舒氏,一部分在梅山,那也不用说了,但在梅山之外还有更多的舒氏,控制着南江的叙、峡、中胜、元四州(主要要湘西芷江到黔 ![]() 最后也是最头痛的,田氏。 田氏占据的面积更大,人口更多,而且主要分散在后世的贵州境內,朝廷管辖能力很弱,山⾼地远,即便服征,也不易控制。 南江蛮在章惇未经营之前,不但对汉人烧杀掳掠,而且赶杀官吏,就连过往的客商轻则留下买路钱,重则烧杀抢掠。不但对外,对內,各大酋首也进行了忍残剥削,一批有志之士看不下去,先是辰州知州刘策议策,张翘等百姓上言,请求朝廷发兵,拯救百姓于⽔深火热之中。其实归 ![]() 章惇一手参与了改⾰,知道钱帛有多难,因此徐徐先将三峡地区经营好后,才将军队率向南方。看到宋军強大,富州蛮酋向永晤献先朝所赐座椅、剑及印带头投降献地以后,硖州(安江)的舒光银、元州(黔城)的舒光秀紧跟着献地称臣,因为叙州(洪江)的舒德郛与富州向永晤有世仇,并没有向宋朝投降。 章惇南下,一少了梅山蛮的掣肘,二郑朗留下很厚的底子,这一次舒德郛是休想逃得掉。 不过问题一大堆,不是舒德郛,而是懿州蛮首田元猛,此人桀骜不驯,经常侵夺舒向二族地盘。章惇派李资前去招抚,李资是辰州流人,也就是汉人,在辰州汉人乃是最低下的民族,故称为流人。他曾与张翘共同上书献策,让朝廷夺取五溪蛮的人,不过看到宋军一路南下,所有蛮部望风披靡,说话态度很不好,也做了一些不好的事。于是让蛮人杀害。 章惇怒了,再不好,李资是代表着朝廷员官去的,明明大军来了,还敢象以前那样擅杀朝廷官吏,王法何在。于是撕开脸⽪。不能说章惇不对。脸面是互相给的。凭什么作为一个泱泱大国,让一些小部族一次又一次打脸。 率领着朝廷军队,以及手中一些荆湖南路很早就成立一直不断训练的乡兵,凶狠地扑向了懿州。将田元猛击杀,又联合一些投降宋朝的部族, ![]() ![]() 再由朝廷拨出款项,兴修道路⽔利,兴办学校。进行彻底归化。不过更西边的那个田氏仍然没有动弹。这是无奈的事,朝廷要经营河湟西夏。甚至未来还有一个幽云,再加上大旱到来,钱帛紧张,不得不收手了。至此,除了少数几十个蛮酋一无所有,这一地区百姓终于解放出来。南下一年多时间,章惇使荆湖南路全境光复,顺带着还解决了夔州路部分地区。比史上更早。 经此,宋朝的羁縻地区只剩下川西,泸州到夔州以南,荆湖南路以西,包括广南西路的自杞,还有广南西路三关外以南区域(越南境內),实际面积不及宋朝的二十分之一。 郑朗不是很満⾜,但赵顼很満⾜了。 这一年,文治武功几乎达到宋朝的巅峰。不仅是武功,而且还有文治。其实宋朝这一年很不好,七月后整个北方出现灾害,实际更早之前,江淮两浙还有涝灾。 但眼下居然看不到任何危机。 收成乃是去年最好。尽管去年河北大蝗,不过秋收上来了,再说河北也非是国全的重要粮食基地。 若是没有朝廷动用了大量资金收购粮食,去年粮价还会下跌。 不能说没有作用,去年投放一千万石粮食下去,五百万石赈灾,五百万石平价出售,至少粮价在冬季未涨上来,百姓生活定安。今年东南涝灾,但在夏收,朝廷又储备了大量粮食。一部分未调上来,还在各州粮仓里,下诏发放,救助灾民,正好顺势兴修⽔利。北方要⽔利,南方也要⽔利。东南平稳。最后北方旱情越来越严重。不过到了庄稼成 ![]() 商人们想涨粮食价格,诏书下达,两千万石粮食销售下去,导致粮价很快平稳。这是暂时的。然而郑朗抢在大家未反应过来之前,又砸下去一千万缗钱,于南方收购了大批粮食。特别象荆湖南路一些地区,由于路程太远,当地大肆开发,导致米价一石三百文钱不⾜,这是米价,而非是⾕价。一千万缗钱砸下去,前后收购了近三千万石⾕米。也就是家国除了正常的备粮外,还有七千多万石备粮。 此时北方旱情越来越重,有许多聪明的陕西百姓看势不妙,已经舍其田地,由官府组织,前往丹⽔。粮价也渐渐上涨,米价一石再度恢复到六七百文钱。然而郑朗仍嫌不⾜,此时从东南六路搜刮粮食是不可能了,几乎所有存粮被朝廷搜刮一空。但还有钱帛,朝廷赈济粮不算,两千万石平价⾕米麦粟砸下去,会换来八百多万缗钱。这个钱帛不动,以每石七百缗钱的价格,让商人从两广将粮食运到新⻩河⼊海口处。由朝廷统一分配,运向北方各地。数额乃是一千五百万石,満数为止。 两广这些年大开发,一季三收,粮食充⾜,但离中原太远,只能从海路走,海路不是没有海船,这些年海船技术越来越发达,几乎可以与明初技术相比,关健是它们还是帆船,以季风为主。不是帆船不快,主要动力乃是风,也许速度上还能超过蒸汽船,然而它有一个季风选择 ![]() 诏书下达后。于是有商人将粮食从两广源源不断运向中原。 几乎所有人瞠目结⾆。 不仅是这近九千万石粮食。去年还砸下去一千万石。那个也不算了,但今年平价销售了两千万石。等于是一亿一千万石粮食。郑朗要做什么?就算整个北方将来一年颗粒无收,这么多粮食,也能勉強使北方吃上一年。 第一个就是商人。 大巨的存粮。使商人吓着了,看到粮价上涨,有许多商人见好就收,迅速将粮食放掉。囤积居奇的商人变得很少很少。导致东南夏天涝灾,北方大旱开始,麦价一斗仅在三十几文钱,米价也不过七十几文钱。 这个粮价不会出事的,因此明明家国这一年多灾多难,却看上去仍象大治之年。 但许多大臣不理解,甚至责怪郑朗,为什么米价涨到了一斗七十多文钱,要知道去年还不満五十文,就是平抑粮价。贵则伤民, ![]() 若没有囤积这么多粮食,整个粮食还会有许多积粮,粮价也就不会上涨得那么快。并且再平抑粮价,朝廷以每斗近八十文的从⻩河⼊海口收回来,再加上运输费用管理费用,几达一百文,这是正常的吗?虽说,明年夏收肯定好不起来了,也不需要这么多粮食。郑朗做法,略过了,有些草木皆兵。郑朗很无语,若这样做,明年很有可能郑大侠又来了。 郑侠是不是好人? 还真不能说他是坏人,作风清廉,心痛老百姓。而且王安石变法深度加深,出现很多不好的现象。于是借灾民画了一幅流民图,但郑侠有没有想到为什么王安石要变法,王安石为相继承的是什么样的家国底子,还有,这样的大灾面前,不要说王安石,那一朝一代,都受不了。再看看史上与之规模相等的大旱,夏末伊洛竭而夏亡,成汤乃是贤帝,连续七年大旱,导致河⼲井枯,⾚地千里,民无死所,⽩骨遍野。汉武帝元鼎二年,关东旱,郡国四十余饥,人相食。王莽建平四年,人相食,饥民死者十七八。唐中和四年,江南大旱,人相食。赵祯明道二年,大旱,人未相食,可死者十二三。这是郑朗亲眼目睹的。再往后,元朝天历元年,连年大旱,饥民相食。崇祯末年,特大小冰河时代,北方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深不盈尺,草木兽⽪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乾隆五十年,十三省受旱,草 ![]() 然而熙宁大旱,规模远比明道二年⼲旱严重,王安石能让百姓没有发生大规模起义,没有饿死几百万百姓,没有发生人相食的惨剧,已经算是能打九十分了。郑侠 ![]() 他是清廉爱民的好官,可是那种小眼光的清官,并且他上位还是王安石⽗子一手提拨上来的。王安石也向郑朗提过好几回,但郑朗只说了一句话,介甫,你有什么想法,与此人好好谈一谈。 后来有人说清官贻国,正是指郑侠、范镇、吕诲这样的员官。遇到这样的员官,最好不要用,不用还好,一用不但害国,还会害自己。不知道王安石⽗子怎么谈的,自此以后,王安石再也不言语。 郑侠是⽩眼狼还是一个神经病,郑朗不去管,难道自己精心准备之下,郑侠还能弄出一个流民图? 不过不久后,反对争议声少了下去。 去年虽说旱蝗,还落了一些雨。 今年自七月来,整个北方未落几滴雨⽔,勉強的秋收半成收了上来。否则已经出现特大灾害。 一个月不落雨,很正常,两月三月五月,那就不正常了。有许多地面都出现⻳裂现象。 一场灾害到来了。 然而朝廷各个仓库里准备了自古未有过的储粮。居然大家一点儿也不紧张。但下面出现了很不好的情况。对平价粮出现局面轰抢。甚至有的官商勾结,直接将平价粮倒给了商人⾼价出售。 为了扼制这种丑陋的现象,郑朗这次发了狠心,反正是三次勘磨两次保荐用官制。于是出派许多大吏,以及三千名职官下去查访。所有平价粮,必须按户口供应,不论贫富。每户每天规订得到多少粮食。利用权势多得者一律流放处理,对于官商勾结谋取利润者,商斩杀,官罢去所有官职,终⾝不得录取。 真斩。 到了元旦来临前,斩杀了三十五名商人,流放的官吏商人达到一百九十八人,罢免的员官达到九十七人。 但那时灾情进一步严重了。 随之一系列的措施落实下去。 到了十月,谁也知道一场大灾降临了。救灾最难的地区乃是陕西,郑朗还知道一件事。因为灾害影响,梁乙埋明年派人以财物招 ![]() ![]() 因此第一步就是组织陕西百姓就食。 不可能将粮食一一运进陕西,路费太贵。 而是将百姓组织起来,让他们出来,一部分组织到丹⽔修道路,就食丹⽔储粮。不过这个速度很快,年底丹⽔道就修成了,于是自丹⽔道将粮食大规模地运向关中。 不仅是今年年底,还有呢,明年一整年,后年上半年。陕西必须储备大批粮食,这个动费也省去了,反正是就食,浪费就浪费吧,老百姓运粮,提供粮食。将粮食运向陕西各处。 其次将百姓组织到京西。京西不用说了,襄州一带本⾝就可以得到南方的粮食,即便郑蔡洛之间,也可以从⻩河得到东南漕粮,大肆开发比较落后的京西⽔利。灾后,有一部分百姓就截留下来了,陕西⽔土太恶,百姓过分拥挤未必是好事。 最后一部分便是打通陕蜀道路。 四川由于独特的地形,与中原来往很是不便,最主要的商路便是三峡。但因为这个三峡,每年都要死很多人,翻一些船。还有与西南地区的沟通,那不算是中原之內。另外还有到关中的道路。分为川陕北路与南路两类,北路第一条是陈仓道,以道路北端为陈仓县而得名;又因途中沿嘉陵江上源故道⽔而行,又名故道。其路线自长安西行至凤翔、陈仓、⻩花川,沿故道⽔行至凤县,经勉县、百牢关,沿金牛道⼊蜀或经褒城至汉中。韩信用兵进⼊关中便是这条道路,一条小道。 第二是褒斜道,乃是川陕主要道路,历史也最为悠久,此道因沿斜⽔与褒⽔两条河⾕而行,北端在眉县斜⾕,南端在汉中褒⾕,故称褒斜道。其路线自长安出发,由斜⾕口⼊秦岭南行,经桃⾕川、太⽩县,两河口,褒姒铺,穿石门或越七盘岭出褒⾕口南下汉中。 第三条也是一条重要的道路,子午道,古有新旧道两条。旧道是汉王莽时修建,出长安,沿子午⾕、翻秦岭经石泉、饶峰关至汉中。新道是南北朝时梁朝改建,从长安起,沿子午⾕,经喂子坪、子午关;翻秦岭经江口、 ![]() 第四条最快也最险峻,那就是傥骆道,南端路口位于汉中洋县傥⽔河口,北端路口位于周至县西骆峪。 南路还有三条大道,第一是 ![]() ![]() ![]() ![]() 第二是金牛道,史载秦国 ![]() ![]() 第三是米仓道,从汉南中郑起,翻大、小巴山,过米仓山进⼊蜀地。由南江至巴中。再沿巴河、渠江南下chóng qìng;又可经南充、合川直抵江州;还可经南部、三台、中江直达成都。 相对而言,南路三道比北路四道更好走,仍在宋朝,因为西部地区多为吐蕃人控制。 ![]() ![]() 随着王韶经营河湟。洮岷等州全线光复,重新修葺七条大道已经成为可能。除了这两道,郑朗又组织灾民重修两道,第一条从益州出发,经广汉、中江、潼川、盐亭北上广元,向东北至陕西⻩坝驿。第二道还是从益州出发,经德 ![]() 重新翻修七条大道,再修两条新道,若在平时那是不可能的,仅是用工一项,就会是惊人的数字。但现在问题不大。旱灾越来越重,劳力不会成问题了。并且将灾民南下,也可以借助四川与利州路的粮食就食。 最先安排的就是陕西灾民。 其次是河东路。 运输成本决定先后次序。 河东路灾 ![]() 用煤的人多了起来,钢监也在用煤。对用煤郑朗很 ![]() ![]() 不是没有煤,而是找到的煤矿多是 ![]() ![]() 河běi 精东路也是如此,大修⽔利道路,将以前没有能力修的⽔利,一一完善,甚至不惜成本,让河北与河东路打通太行山诸条道路。这就是大旱带给郑朗第一个机会。整个北方大修⽔利道路,彻底地将所有⽔利隐患解决,全面打通川陕 ![]() 还有一个更大的机会,暂时还不敢说出来。 诸条措施落实下去,随之赈灾粮滚滚而下,又拨出一千万石,用于调控粮价。并且下了一道诏书,除病死老死,或者迫不得己死于工伤事故外,任何一个百姓若是死于饥饿,所在州县员官全部免官。不管如何救灾,但不能让老百姓饿死,饿死了,从州到县的员官,一起也不要指望再做官了。 什么叫天大地在,人命最大。这就叫人命最大。 富弼听罢诏书,叹息一声:“行知,幸好朝廷有你啊。” 郑朗道:“侥幸,侥幸。” 富弼又怀疑地问:“行知,难道你知道会有大灾到来?” “不全是,去年是为了平抑粮食准备的。不过今年东南雨⽔多,北方雨⽔少,心里面不踏实了,进一步备了粮。直到七月未落雨,我也怕出意外,明道二年的大灾,百姓太惨了。又是改制,若是真有灾害到来,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拿它来说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备无患为妙,于是多备了一些。侥幸啊侥幸。”郑朗搪塞了过去。 不过有些人心中忽信忽疑,有备无患不错,可从去年到今年备了多少粮食?一亿一千万石。若说有备无患,也做得太过了吧。 灾害到来了,可在朝廷有效的组织下,居然井井有条,就象是没有大灾降临一般,一切很从容。 其实做到这一步,再加上边功,许多人不得不讴歌,这是罕见的盛世。 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洪州一户五等户人家,夫 ![]() ![]() ![]() 老 ![]() ![]() 惨剧传出,郑朗哀痛万分,然后写了一份自责书。 说什么盛世,若说穷困地区还能理解,洪州是什么所在,自古繁荣之所,连这种惨剧都能发生,还能用盛世往脸上贴金么,甚至当官的继续花天酒地狎jì,并且还狎雏jì,雏生学,要不要脸。这是员官的错,这是宰相的错。从自己开始,包括洪州相关的员官,全部贬去职官级三。 赵祯莫明所以,嚅嚅道:“郑公,这个要求太苛刻了。” 郑朗答道:“自古以来,员官为富为贵,这不要紧,但夸夸其谈的不少,有几人将老百姓放在心上?” 这是一件小事,郑朗自我要求太严格了,悲催的是洪州那几个员官。 但这进一步诠释了天大地大,人命最大的理念。 年底将近,以瞎吴叱、巴毡角为崇仪副使,董⾕为礼宾副使,董⾕是木征的二弟,其⺟郢成简乃是瞎毡的小妾,庶出弟子,王韶兵进河州,木征战败,郢成简与其兄长,带着儿子董⾕以其所在的纳克垒城投降了景思立。故史书称降二王,而非降三王。三人来京,拜见赵顼,赵顼看到董⾕礼貌恭顺,再迁一资,与两个弟弟一样,迁为崇仪副使。梁氏也派使来京,献马,请《大蔵经》。赵顼做了一件很涨百姓志气的事,求经可以,赐经,但送来的马,俺们宋朝不稀罕,一律退还。 然而接下来发生了让大家很不愉快的事,契丹派使来贺元旦,耶律洪其使是耶律洞与窦景庸,其⺟使是耶律荣与梁授。宋朝究竟什么情况,契丹不知道,但知道一些大的事情,比如大肆用兵河湟,比如宋朝整个北方⼲旱。这个⼲旱对契丹也有些影响,不过它是一个游牧家国,影响远不及宋朝。因此认为宋朝将会出现危机,耶律洪基学习其⽗,派使来勒索宋朝了。 |
上一章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下一章 ( → )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是知名作家午后方晴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架空小说,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午后方晴撰写的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