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蒲公英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蒲公英 作者:醉秦 | 书号:35990 时间:2017/7/26 字数:8999 |
上一章 第十四章 下一章 ( → ) | |
三月十六⽇这一天,对于鲍福来说,几乎是一年当中最忙碌的一天。 早晨,天不亮他脸顾不得洗,就拉出自行车赶到芦花村向西二十五里路的⽔仙庵集市上买鱼和⾁去了。因为不是逢集遇会,程漳集的街道上是没人卖⾁的。 去⽔仙庵这条道可不好走啊。二十五里路全是坑坑洼洼,要是遇上⽔旱天气,就更糟糕了,不是泥泞満地,就是尘土飞扬。 ⽔仙庵因该村曾有一古庵而得名。它地处三县 ![]() “马王”的来历要追溯到一九四七年。这一年的舂天,还乡团头子王平常纠集国民 ![]() “⽔仙庵”的叫法跟一位道姑有关。⽔仙庵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原名为陇姑庵,一向香火旺盛。抗战初期,一位法名叫⽔仙的年青道姑做了该庵的住持,⽔仙道姑不仅精通经法,而且美丽善良,深受广大信徒的爱戴。⽇军占领邑城县城后,我路八军联合地方兵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一九四一年,⽇军为搜捕一名受伤的路八军,来到了陇姑庵。敌人对⽔仙道姑软硬兼施,她始终都没有供出那位伤病员。敌人丧心病狂,最后光扒了她的⾐服,把她活活地烧死在庵前。几千名群众亲眼目睹了⽇军这一残无人道的罪行,同时也被⽔仙道姑大义凛然的精神深深感动。大概从那时起,陇姑庵的名称逐渐被⽔仙庵所代替。 解放后,邑城县委、县人委先后就原陇姑乡问题做过两项决定:一、在学校前的广场上建立一座纪念碑,号召人们将马王英烈的事迹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二、将原陇姑庵拆除。然而在人们的心目中,马王英烈固然功不可没,⽔仙道姑也将流芳千古。 话又扯远了,却把重要的事儿给忘了。鲍福这一天到底在忙个啥?原来,明天是他⺟亲的 ![]() ![]() 临近吃午饭的时候,鲍福才办完了第一件事儿。这时他已经热得汗流浃背了。 就像进行接力赛一样,桂晴没顾得上吃饭,就紧张地投⼊到她所分工的工作中去了。桂晴的任务也很繁重。她既要煮⾁、炸鱼,又要蒸馒头,等等。这十碗馒头十碗⾁是绝对不能少的,何况一桌丰盛的供品不仅仅需要这些。另外她还要赶着给文氏做孝⾐,还要准备香烛纸马等等。以上的每一件事儿都是不能提前完成的,因为村里有种说法,⽩事儿上所用的物品提前准备好了是不吉利的。除此之外她还得把孩子照顾得好好的,把羊喂得 ![]() ![]() 晚饭时分,上述事务基本就绪。鲍福草草扒了几口饭就开始下通知了。尽管这是一项很烦琐的事儿,但毕竟容易到位,因为晚饭前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有的甚至相互转达一下同样能达到目的。 最后一位被通知的人就是他的邻居。鲍福明明知道,昭阗有工作在⾝,是不能参加这项活动的。但是不能参加也得通知,这叫人到礼不差。村里的虚礼很多,稍一不慎就会造成⿇烦。当然,昭阗是有修养的,他决不会计较这些小事儿。所以鲍福最后通知的人才是他。 ⻩脸婆听到鲍福喊门,急忙跑到堂屋的镜子前梳了梳头,然后才去开门。 三个孩子正围坐在一块吃饭,一看到鲍福进来了,纷纷站起来叔叔长叔叔短地叫着。鲍福招呼他们坐下,回头问⻩脸婆:“二哥咋还没回来?”⻩脸婆把嘴撅成了一 ![]() 鲍福刚要出大门, ![]() 鲍福说明了来意。 昭阗听了,点着一只烟:“考我虑在这风头上,你多花钱是小事儿,万一上面说你这是搞封建 ![]() 鲍福低着头用脚转悠一个泥蛋蛋儿,有些心不在焉地说:“这都是你大婶子张罗的,不然她跟我生气呀!我想让桂晴好好劝劝她,谁知桂晴刚一开口,就被她骂了一顿。”他抬起头来认真地说:“我看也没什么。前几天村东冯家那边不也是这样办的吗?” “你跟他们不一样。”昭阗把烟从嘴里子套来“你现在刚刚被确定为考察对象,文圭汝、冯保才一直都在盯着你呢,我劝你还是谨慎一点儿为好。” 鲍福忽然⾼兴起来:“二哥你这一提醒,我倒有了主意,明天你就等着瞧吧,我让你一百个放心,啥事儿没有。” “什么主意?”昭阗惊疑地问。 “这你就甭管了。你回去吃饭吧。”鲍福笑笑,扭头便走。 昭阗见他走了,便“咳”了一声,摇了头摇,回家去了。 鲍福回到家里,对桂晴说:“你先在家里先张罗着,我到文圭汝家去一趟,一会儿就回来。” 桂晴不解地问:“你去他家⼲吗?” “好事儿,回来再告诉你。”冲她神秘地一笑,拔腿要走。 桂晴上前拦住:“敢是⻩鼠狼给 ![]() 鲍福趴在她的耳朵上小声耳语了一番。桂晴听了,诧异一笑:“什么?这主意你也想得出来?赶快去呀!去晚了人家可就睡下了。” 两支烟的工夫,鲍福便満面舂风地回来了。 “说好了?”桂晴迫不及待地问。 “还用问吗?”鲍福很自信地回答“那边的事儿就这样定了。这会儿咱俩再共同想想,明天的事儿还有什么没考虑周全的。” 两人又想了一会儿,觉得没什么不妥了,才熄灯睡下。 次⽇早饭后,二十多号人陆陆续续地来到鲍福家里,文氏一一跟他们寒暄。每个人都把一包用草纸封好的点心和和一刀火纸 ![]() 看着人都来得差不多了,有人开始提醒鲍福:“人马上就到齐啦,准备上路吧。” 这时,有一位五十多岁的人提出一个问题:“今儿咱去的人倒不算少,鲍福大侄子办的供品也很像样,可是咱们当中真正懂礼数的却没有一个。那文家屯在咱这一带可是最讲究礼数的,咱礼数不周也不是件美事儿呀!” 大伙儿一想,确实是这个理儿,于是便七嘴八⾆地议论起来,普遍认为鲍福应该在街面上请一位懂礼数的老人带领着比较好。 鲍福说:“这事儿考我虑到了,他随后就来。” 话音刚落,只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精神抖擞地步⼊院子。老者瘦短⾝材,稀疏的几 ![]() ![]() 大家一眼便认出他是文圭汝的⽗亲文先实老汉。大家有的称呼他大爷,有的称呼他大叔,也有的称呼他大爷爷,还有的称呼他老爷爷。彼此见了面,都亲热得跟一家人似的。老汉不像他的儿子那样让人难以接近,老人家一向 ![]() 那么,鲍福为什么敢考虑先实老汉呢?难道他就不知道文圭汝最反对封建 ![]() ![]() ![]() ![]() 鲍福觉得文老爷子已是上了年纪的人了,步行十多里路怕累坏了,所以老早就为他准备了一辆地排车,并吩咐一位小伙子拉着他。 谁知老爷子 ![]() ![]() “大叔,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实人企图说服他“人不服老不行,像你这把年纪的人当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你看看你的头发就知道了,不光全⽩了,还越来越少了。” 老爷子听了,很不⾼兴,然而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却不便发作,何况人家又是好心好意。他只好不做理会,故意转换话题:“这人呀,你说掉什么头发,要是掉胡子该多好啊,省得天天刮啦。” “大爷爷,您想掉胡子吗?”一位年轻人嬉⽪笑脸地前来凑趣“我教给您个办法,保证让您十⽇之內胡子全部掉光,永不再长。” “啥办法?我活了七十八岁就没听说过有掉胡子的方儿,你有啥方儿?快说说看。”老爷子还真的认真起来。 一个年龄稍大一点儿的忙上前解释:“大爷,别听他胡扯,他能有啥方儿?”又回过头去对那个年轻人骂道:“混帐犊子,这是啥地方?你知道今儿是⼲啥去吗?还开这种玩笑?还不赶快跟你大爷爷学学礼数上的事儿?省得让人家看了笑话。” 年轻人伸伸⾆头,挤挤眼,钻到人群里去了。 一下子,老爷子又有了话题:“到时候,你们看着我就行了,不过有几个事儿我还得给你们 ![]() ![]() 正说着,那边又有人催着上路了。 文老爷子一定坚持步行,大家只好随他的愿。路上,礼盒由两人一组轮换着抬;女眷只有文氏一人,她坐在由学智拉着的地排车上。同时坐在上面的还有学智最小的弟弟学敏。学敏本来该去上学,文氏觉得一个人坐在车上显得太孤单,想找个说话的,于是就选中了他。学敏本来就想跟着凑凑热闹,这下也正好趁了他的心愿。 十多里的路,转眼工夫就走完了。现在他们望着那片被浓密的杨柳树木笼罩着的村庄,渐渐放慢了脚步。文老爷子提醒大家顶上孝布准备哭喊。 文氏坐不惯地排车,经过一路颠簸,昏沉难耐,看看即将走到村口,这才轻轻地松了一口气。她知道小孙子还没经历过这种阵势儿,怕乍一听到哭喊声,受到惊吓,决定提前给她做个预防:“我说小三儿呀,前面就是村口了,过了这个拐弯儿,我就开始哭了,到时候你不要害怕。”孙子非常惊讶地点点头。 还没走到拐弯儿处,就远远地看见前来接应的人影儿了。文氏决定提前哭喊。只见她从袖子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擦脸布,往眼睛上一捂,便发出一阵凄凉的哭喊声:“我的 ![]() ![]() 后面的人也跟着哭喊:“我的大娘!”“我的大娘老!”“我的老娘老!”后面虽然有二十多号人,然而他们不仅哭喊的语式单调,而且声音集中在一起也没有文氏一人的响亮。 眼看就到拐弯儿处了,却从另一条路上走来一支同样的队伍。唯一不同的是,老太太没有坐在车上,而是率先走在前面,她用擦脸布半遮半露着眼睛同样哭喊道:“我的 ![]() ![]() “跟大婶子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文老爷子的⾝后有一位年轻人说道。 鲍福知道这支队伍是大姨⺟率领的。大姨⺟虽然比⺟亲大两岁,⾝体却比⺟亲強多了。她不仅能徒步前行,而且步伐稳健。按照长者为尊的原则,鲍福吩咐自己的队伍暂时给那边的人马让路。 大姨⺟那边非常感 ![]() ![]() ![]() 鲍福这边正要走,猛然听到从另一条道儿上传来一个男人的哭喊声,他的声音几乎庒倒两家的队伍:“我的妗子!我的妗子!…” 四舂捣捣二愣的胳膊,小声说:“这嗓子喊得不错,要是放在弦儿上,能顶到F调儿。” 二愣撇撇嘴,淬道:“你狗⽇的知道这是⼲啥去吗?还敢开这种玩笑?你再多嘴,我就告诉前面的文老爷子去,看他不扒了你的⽪!” 四舂岂能轻易被他的话吓着:“文老爷子有啥可怕的?你小子别狗仗人势,你要是敢给我较真儿,待会儿我就叫你好看!不信咱走着瞧。” 他们俩小声说话,旁边的人一般都不在意。 转眼接应的人赶来,车辆,礼盒及其他物件被安放到特定的位置。除了文氏还要到灵棚继续哭喊外,其余的人一律被安排到胡同里临时休息,以等待下一步最隆重的礼拜仪式。 看来今天前来的宾客不少,整个胡同里都摆満了桌凳。⽩事儿有一种忌讳:来客不能占用别人家的地儿,宅基也不行。倘若借别家的物品家什之类的东西,必须付给人家报酬,而多寡不限。 鲍福的老爷已于去年病故,姥姥常年卧病在 ![]() 老爷子像率领众举子进京赶考一样,在试考之前还要来一段儿临阵磨 ![]() ![]() 不一会儿,大执(即主管事务的人…作者注)开始宣布:“有请芦花村的宾客!” 文老爷子整⾐宽带,迈步上前,从容带领一队人马步⼊灵棚。 司仪⾼声宣布:“芦花村宾客前来叩拜陈氏太夫人之神位,孝家答谢!” 话音刚落,只见鲍福的舅舅披⿇带孝、手持哀 ![]() ![]() ![]() 接下来便进⼊叩拜程序了。 文老爷子两臂一伸,像捞鱼一样,深深地作了一个揖,然后右腿后移、跪地,两臂搭在左腿膝部,再使左腿后移、跪地,弯 ![]() 这一伸一缩,使得两旁观看的人不噤啧啧称赞。这个说:“这老爷子还真有两下子,这么大岁数了,一招一式还是那么规矩,真是不多见啊!”那个说:“要说他呀,咱这十里八乡的没有人敢跟他比。” 老爷子听得真真切切,像灌了藌似的⾼兴,摆弄的幅度也比刚才更大了。可惜读者朋友当时没有在现场,假如您猛不丁儿地看到这一幕,您极有可能怀疑老爷子正在 ![]() 就这样,老爷子在前面表演,黑庒庒的一大片人像猴子一样在背后机械地模仿。尽管后面的人此起彼伏,一片混 ![]() ![]() 在以往的叩拜中,领头的人一般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即使实践了一辈子叩拜礼仪的人也难免出现一点差错。但对于一般 ![]() 原来四舂和二愣自幼就爱打闹。二愣大四舂两岁,四舂却长二愣一辈。叔侄儿俩真要挥拳舞脚,四舂 ![]() 再说,按照路份,叩拜程序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应该共同趴在地上哭一阵儿,等司仪上前劝阻时,方可起⾝再拜。其实那么多的人趴在地上,没有一个是真哭的,只不过是装装样子,掩掩耳目罢了。再说啦,你即使真哭,孝家也没人能听得见。四舂非常清楚这一点,于是借假哭的机会,开始报复二愣了:“二愣小子啊,你听好了,我**了…我**了…”二愣听得明明⽩⽩,恨得咬牙切齿,却不敢声张半句,更不敢动他一小指头。 当然,听到四舂声音的不仅仅二愣一个人,前后左右都能听得见。听见的人一方面在笑,另一方面又在传播。瞬间工夫,除了文老爷子,整个队伍都知道了。 叩拜又开始了。大家再也无法保持严肃了。文老爷子听到⾝后一片议论,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心里一阵阵慌 ![]() ![]() 旁观者多半是懂行的人,谁也不希望看到这老头子真正出丑。于是提醒他:“老人家,你不要说出来。” 老爷子一听,知道别人都看出来了,心里更加紧张起来。就在跪下叩头时,一个更加意外的情况发生了。他本该屈膝下跪,不料心里一 ![]() ![]() 这下全 ![]() 主事儿的人很快便平定了这种混 ![]() 其实大家都很自觉,知道这是非常的场合,笑一声也就完了,要是类似的事儿发生在田间地头,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文老爷子就别提有多尴尬了,反正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参与过这种场合。不过文老爷子还有一样好处:甭管天大事儿,只要过去了,就不再往心里搁,这大概就是他的长寿秘诀吧。 在回来的路上,大家极力回避着礼数上的事儿,只一股脑儿地谈论上午的菜肴,这样就可以给老爷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说话空间了。 文老爷子抢过话来:“要说各人的口味不同,我最赞成,今儿上午,你们都没动那大⾁,我一个人把它包圆儿了,我真佩服人家的那火候!” 话音刚落,一个年轻人捧腹大笑,一不小心“突”地滑到深沟里,大家也跟着笑起来。 “你们都笑啥呀?”老爷子不解地问“你们当时都没有尝到啊,要是都尝过了,我还能吃那么多吗?” 那位老实人忍住笑,上前解释道:“大叔,您吃的那不是大⾁,那是冬瓜。” “啊!”文老爷子张大嘴巴,半天没能说出话来。 |
上一章 蒲公英 下一章 ( → ) |
蒲公英是知名作家醉秦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都市小说,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蒲公英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醉秦撰写的蒲公英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蒲公英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