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安晓玲文集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安晓玲文集 作者:安晓玲 | 书号:1251 时间:2016/9/26 字数:7569 |
上一章 新探红楼(55)《红楼梦》推广策略的探讨 下一章 ( → ) | |
为什么《红楼梦》的版本这么多?现存的12部古本都不相同,实在叫人费解。对它的解释有两种:其一,有人在伪造《红楼梦》的版本,不仅近代人[11],而且古代人[13]都对《红楼梦》版本进行造假。其二,是曹雪芹故意搞出许多版本,就像他不在《红楼梦》上署名那样,以免给他获罪的曹家再招惹⿇烦;故意制造假象,许多人在写《红楼梦》。 在未最终确定是什么人造假,哪些版本是伪品之前,笔者遵循第二种可能 ![]() 一、 对现有手抄本的分析 至今国內外红学研究中,忽视了两个重要的问题:(1)《红楼梦》在30年(从1760~1790年)內,就实现了在上层社会的流行,达到“曹雪芹《红楼梦》一书,久已脍炙人口。…一时风行,几于家置一集”[1];“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2、3]。试问:依靠《红楼梦》私下的传抄,能达到这种效果吗?也就是说:《红楼梦》的推广到底是依靠传抄,还是公开发行?(2)看看现存的12种《红楼梦》的手抄本,就会明⽩,它们到底是个人的传抄本,还是公开出售的手抄商品? 为了说明这两个重要问题,首先需要观看目前手抄本的样本,如图1(A)至(F)是6种抄本的照片。图(A)是己卯本,10行,每行30个字;(B)是庚辰本,10行,每行30个字;(C)是甲戌本,11行,每行18个字;(D)是甲辰本,9行,每行20个字,而且抄写在带格子的空⽩线装本上;(E)是戚序本,也是抄写在带直格的线装本上;每半页为9行,每行20字;(F)是蒙府本是抄写在红⾊直格的线装本上;9行,每行20字;(G)是程甲本的印刷本,10行,每行24字;(H)是曹雪芹修改稿的誊清稿,14行,每行35~38字。 (A)己卯本(B)庚辰本(C)甲戌本(D)甲辰本(E)戚序本 (F)蒙府本(G)程甲本(H)誊清稿(I)誊抄本 图1《红楼梦》现有抄本(A~F)和印本(G)的照片 供曹雪芹再次修改使用的誊清稿(如图(H))字小而密,行距狭窄,为行书体,每半页可写约500字。抄写在带格的线装本上的甲辰本、戚序本、蒙府本和郑残本等不用说,就说誊抄在空⽩线装本上的其它3种手抄本和舒序本,全部为正楷,字大,字间隔和字行距都大;而且蒙府本、甲戌本、甲辰本和戚序本的每个字,在横向上都对齐。试问:在私下传抄时,能按照如此严格的规格抄写吗?不仅费时间,且需浪费多少纸张,又因数量多也不好保存;何况事先还要印成黑⾊或红⾊的直格,哪个传抄者会这么⼲?在《梦稿本》中,有杨继震11回的誊抄本;因为缺第40~51回,他按照《程甲本》抄写纳补齐全。图1(I)是他的誊抄本照片,行书体,字密且连笔。与现存的《红楼梦》手抄本对比,即可肯定:当前的手抄本不是个人的传抄品,而是庙市书摊出售的手抄商品。一般人在誊写自用的抄本时,都是采用行书、甚至草书,如图1(I),进行速写;绝对不会像目前的手抄本那样的[如图1(A)~(F)]抄写。即现有的《红楼梦》12种古本中,除《梦稿本》外,都是手抄商品,而不是个人的传抄本。这就不得不怀疑目前红学界对《红楼梦》的迅速传播看法的正确 ![]() 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即现存的除《梦稿本》外的11种古本都是手抄商品,属于过录本,因此上面所写批语的年代绝无可能晚于该手抄本⺟本的成书年代。也就是说,在《甲戌本》上出现丁亥年(1767年)、甲午年(1774年)的眉批和夹批,比甲戌年(1754年)晚十多年;就表明:(1)这些批语是假的;(2)《甲戌本》第一页写的曹雪芹的甲戌本自题诗是伪造的;(3)《甲戌本》本⾝就是伪造品;(4)后来的收蔵者补抄了一些批语。四者必居其一。 上面的论述肯定了:《红楼梦》的传播和推广,基本上是依靠庙市书摊出售手抄商品,而不是个人传抄。接下来的问题是:谁策划和组织了这种卓有成效的发行方式? 二、 《红楼梦》的写作过程 推测曹家创作和发行《红楼梦》的下列过程,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1)各种古本中有关《红楼梦》书稿情况的重要脂批(参见文章[9])没有继承 ![]() 1)大约在曹雪芹三十一岁,完成了《石头记》全面创作的初稿;然后“分出”110个章回,纂成出“110回红楼梦”的目录;具体写出前40回, ![]() ![]() 当写完81回后,在《80回石头记》送阅的⽇子里,曹雪芹便对前80回《石头记》的誊清稿进行修改,例如将所修改回目中的猥词替换或删除等。这次修改稿由其 ![]() 在亲友传阅的过程中,《石头记》流⼊一些书摊老板的手里,他们抄写出来,在庙市出售。当《80回石头记》的外审书稿陆续收回后,曹頫⽗子对上面的批语,不満意;因而决定再以“脂砚斋”的名义,由曹雪芹及其 ![]() 曹家发行《石头记》的主要方式估计是:首先组织落地书生抄写,由曹家后人到庙市经销;当《石头记》打开销路,供不应求时,大约在1762(壬午)年,把《庚辰本》的发行权转让给了庙市的书摊老板。开始是需 ![]() 由于请人抄写100册书,用不了50两银子,所以后来发展起来的客户,都是 ![]() 由曹家后人给一册发行⺟本和100本空⽩线装本,令书生回去誊抄。这就是为什么《红楼梦》中,没有一部手抄本是完全相同的原因。因为曹家后人在拿到100册手抄本后,借给客户去抄写的一部8册《脂批石头记》(初期是《庚辰本》,后来是《甲辰本》)就是从上缴的大量手抄本中,随意拿出来拚配成的。对没有摊位的贫穷书生,每次只借一册⺟本;分8次借给他们的8册⺟本,很可能每册都是不同人抄写的。 正因为曹家采取这种廉价的发行方式,开辟一个广大的《石头记》手抄本加工场地,为《石头记》的后来的畅销提供了丰富的货源。 笔者认为,《石头记》之所以畅销,主要是社会因素。当然,曹雪芹的造诣深的文学⽔平、细腻的对人物刻画技巧、渊博的知识面等等,对引起人们重视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像有些红学人士那样,把它鼓吹的太⾼,因为《红楼梦》的确存在冗长、拖沓、琐碎、枯燥、情节缓慢和不突出等弊病。在《己卯本》第二回末,有人的批语是:“语言太烦,令人不耐。古人云:惜墨如金,此视墨如土。” 可以说,一般人在阅读这部巨著时,都是采一目十行的泛读,选择感趣兴的部分,再细看的方式。很少人从头到尾细读的。如此的读者反应,很难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使《石头记》实现畅销。 促使《石头记》畅销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汉人的“反満”思想和情绪,特别是一股反清复明的势力,借助一切因素来挑起对満清皇朝的不瞒和对抗。笔者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并不想反抗他曹家的主子満清皇朝,但书中的确流露出不満情绪,认为“员官的兴衰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恶好”例如第106回,对贾府抄家的议论中有: “人家闹的也多,也没见御史参奏。” 这些、对当政不満的言论被抵触満人的志士,尤其是反清复明人士利用;就像现在一样,还有人说《红楼梦》是反映清明两个朝代的斗争,作者是明代人朱建军,曹雪芹是反清复明的先驱等等。导致许多文人和员官想了解內幕;又害怕因借阅此书而被别人牵连,因而私下到庙市去买一部《红楼梦》回家,关起门来过瘾;大呼上当,里面什么反満內容也没有。不少人还不死心,按照流行的《红楼梦解读法》:寻找同音字,细扣每个词句,咬文嚼字,去影 ![]() 曹家在开始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以为是他们的营销手段⾼明而促进《石头记》的推广。后来虽然有所耳闻,但都付之一笑,认为朝廷会做出公正的判断。因而,曹雪芹还要好友(赵执信和秋⾕等)在南京以相同的方式发行。曹雪芹在后来还去过南京,了解情况。 也是这股反清的势力,把曹家推向灭顶之灾;曹寅一脉没有后人就是证明;正是《红楼梦解读法》迫使満清皇朝不得不铲除他们一家。大家公认,曹雪芹是有才华的诗人,但是除了《红楼梦》中的诗外,再也找不到他做的诗。所有名人诗集中都没有曹雪芹的诗词等现象也是上面论点的证明。详情请看拙文[5、10]。在小说[4],笔者讲述了这个悲惨的故事。 2)再次修改后的《庚辰本》就是《甲辰本》的祖本。在此本上,批语基本上是脂砚斋编写的;再未送给亲友批阅,而且很少录用《庚辰本》上的批语。然后,到庙市发行。 3)曹雪芹逝世前,在120回《红楼梦》原始初稿的基础上,他对“后40回”进行具体细致的创作。实际上是写作“后39回”因为他的前期工作已经写到第81回(在第81回的原稿上,有书童名字仍是“茗烟”为证)。他完成了“后39回”的全面增删和誊清工作之后,至少进行了一次全盘的修改;在《梦稿本》上留下了他对第81~120回作第一次修改后的手稿。当第二次修改和定稿进行到第87回后,曹雪芹病逝。 接着由其⽗曹頫继续完成第二次修改,并对第87回以前的书稿,进行了改动;再雇人抄写成“后四册”的发行版本。这样一来“120回红楼梦”的第一次发行版本(即《程乙本》)诞生了。它是由“前80回的石头记”和“后40回手抄本”组成。“前80回”的抄本,曹家已经收集了万余套,由各书摊老板上缴提供的;曹家自己组织的抄写班子,专门誊抄“后40回” 4)当筹划在京北开办《120回红楼梦》的专卖店的过程中,曹頫带着对儿子曹雪芹的怀念,对他主持并到庙市公开发行的《庚辰本》和《甲辰本》补写有关《红楼梦》书稿情况的眉批。在《庚辰本》上写了8条(另外还写了21条其它的批语),《甲辰本》上写了3条。除了把这11条重要眉批补抄到所有“前80回”的抄本上外,还出派家人,拿着这11条眉批找买过《庚辰本》和《甲辰本》销售权的书摊老板,令他们把这些眉批抄写到指定的位置。 将“前80回”的8册,搭配上“后四册”混合组装成“120回红楼梦”;共12册,每册10回。 5)在拙文[10]中,笔者提出新观点,认为《石头记》手抄本的出售是曹家摆脫贫困,创收的一种手段。它的传播和推广不是依靠私下传抄和庙市书摊老板营销,而是一开始就是由曹家组织人抄写并在庙市销售的结果。 三、 《120回红楼梦》的发行 由于《石头记》出乎意料的畅销,使曹家决定在京北闹市区开一家专卖书店,可能叫“悼红轩书斋”独家出售“120回《红楼梦》”以及“80回脂批石头记”在曹雪芹死后大约第四年(即丁亥年的后一年),此店开张,成为销售“120回红楼梦”的唯一地点。 凡是每年到京北述职,等待分配的员官,都会到“悼红轩书斋”买一部“红楼梦”作为一种时尚; 以致达到“一时风行,几于家置一集”的程度。 “120回红楼梦”是曹家的专卖品,书摊老板不敢抄写出售。 接着,曹頫又全面修改了一次“120回红楼梦”和多次修改部分回目。对“前80回”主要是彻底替换和删除不洁文字和修改了部分回末的內容;对“后40回”给十余个回末內容作了补充。出自对亲友的怀念,雇人将这部新修改版本抄写成“发行⺟本”时,曹頫要他按照《庚辰本》上的批语誊抄,因为上面有许多亲友的批语;对落款是“畸笏叟”的批语,暂时不照抄,由他亲自往发行⺟本上重新写批语。抄好的新发行⺟本 ![]() ![]() 《红楼梦》在文人和员官中的流行,反清复明人士利用《红楼梦》不断传播反満情绪“同音字影 ![]() 乾隆末年的这次暗杀,并未完全阻止《红楼梦》在国全的流行,甚至被反清复明人士利用和渲染,挑起大家对《红楼梦》的更广泛注意。最后,到嘉庆皇朝后期,不得不颁旨,以 ![]() 也许有人会说,以上纯粹是笔者的臆猜。对民间的史迹,由于缺乏系统的历史纪录,许多只能凭借资料推测。即使对正史,试问:历史上有几个不怕死、噤得起名利引 ![]() 1)在不到30年的时间,《红楼梦》获得相当广泛的推广,以致出现“一时风行,几于家置一集”的程度。 2)曹家发行的《红楼梦》中,有两大类型:“80回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和“120回的红楼梦” 3)这两部书籍发行了几次修改版本,每种版本都大量传播,以致在民间保留下来多种版本的“80回石头记”和“120回红楼梦”;但其中有大量的伪本。 4)由曹家发行的《红楼梦》版本至少有:《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和《120回红楼梦》的定稿版本。 参考资料(检索互联网) [1]《后红楼梦》逍遥子序。 [2]佚名:红楼梦的影响,国中红楼梦研究网,2006。 [3]丁杨红学研究出新著曹雪芹及 ![]() [4]安晓玲:泪淹红楼(小说,待发表) [5]安晓玲:新探红楼(82):导致《红楼梦》和曹家噩运的內在原因(待发表) [6]安晓玲:新探《红楼梦》快报(2):论《梦稿本》大部分是曹雪芹的真迹(上)、(下) [7]安晓玲:新探《红楼梦》快报(3):曹雪芹创作了120回《红楼梦》(上)、(下) [8]安晓玲:新探《红楼梦》快报(4):“程乙本”是照一部“120回红楼梦”手抄本刻印的, [9]安晓玲:新探红楼(29):论《红楼梦》脂批的真伪 [10]安晓玲:新探红楼(70):对《红楼梦》內容的分解和成书时间探讨(待发表) [11]陈林:北大珍蔵汉奷伪造的假古籍,艺苑坛论,学术红楼,2008 [12]安晓玲:新探红楼(49):如何确定最佳的《红楼梦》版本(待发表) [13]安晓玲:新探红楼(72):开解曹雪芹之谜(待发表) [14]安晓玲:新探红楼(50):如何编辑曹雪芹的真正原著(待发表) |
上一章 安晓玲文集 下一章 ( → ) |
安晓玲文集是知名作家安晓玲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短篇文学,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安晓玲文集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安晓玲撰写的安晓玲文集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安晓玲文集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