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安晓玲文集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安晓玲文集 作者:安晓玲 | 书号:1251 时间:2016/9/26 字数:7873 |
上一章 二探红楼(19)对《卞藏本》文本的分析 下一章 ( → ) | |
鉴别《卞蔵本》文本的真伪,最关键的办法是:它的文本內容与《甲辰本》相同的程度;因为由曹家出售的、具有80个回目、书名叫“红楼梦”者只有《甲辰本》一个版本[1]。而《卞蔵本》也是具有80个章回,并且又称作《红楼梦》的版本。 笔者发现:曹家一共发行了四个版本[2、3]:《丙子本》(即《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和《120回红楼梦定本》。除了《丙子本》(庚)称《石头记》外,其余三者都叫《红楼梦》。既然《卞蔵本》带的书目是“32~80回”说明这个版本是与《甲辰本》相同的版本;除了错抄的文字外,其余的部分应该与《甲辰本》完全相同。所以,将它各回同《甲辰本》比较,即可看出它的真伪?到底是曹家出售的手抄商品,还是由庙市老板出售的《甲辰本》手抄本(也是真本)? 通过对《卞蔵本》各回目的文本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卞蔵本》与《甲辰本》不是共一个⺟本,而是以《丙子本》(庚)为底本,主要参考《列蔵本》和其它版本,对各回的文字进行肆意增删的近代伪本。为了节省篇幅,下面只介绍几个主要问题。 一、 《卞蔵本》的底本是《丙子本》(庚) 1)第一回开场⽩: 《卞蔵本》是: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灵通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正)无可如何之⽇也。当此则自 ![]() ![]() **:上面的底本是《丙子本》(庚),按照《卞蔵本》的文本将它修改成《卞蔵本》的內容。即删去灰⾊双方括号黑体字,如[[之大]];加⼊圆括号黑体字,如(正),就由《丙子本》(庚)的文本变成《卞蔵本》的文本。这就充分说明:两者文本的框架相同,句子结构类似。 比较大的变化是:在(卞蔵本)中,把句子:[[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全部删去;新添加一个短语:(静而思之)。 今本《甲辰本》与《丙子本》(庚)之间的差别显著小,仅修改三个字和删去三个字;没有上面两个大的增删。可见《卞蔵本》的文本不是《甲辰本》,两者相差较大。 2)第一回“顽石变美⽟” 《卞蔵本》是: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 ![]() 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 ![]() 一⽇,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至石下,席地[[而]]坐[[长谈]](而叹曰)。(自)见一块鲜明莹洁的美⽟(弃在崖边,施法拾起),[[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无)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好)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尽]](噤),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后自然明⽩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上面是以今本《丙子本》(庚)为底本,同《卞蔵本》核对;凡是改动的地方,即两者的差异。通过删去灰⾊双方括号黑体字,加⼊圆括号黑体字,便将《丙子本》(庚)的文本修改成《卞蔵本》。比较大的改变是:《卞蔵本》中新增三处:(话说当年),(而叹曰),(弃在崖边,施法拾起)。 《甲辰本》的以上內容与《丙子本》(庚)只有一字之差,《甲辰本》将《丙子本》(庚)的“尽”字改成“噤”字。这就是说,《甲辰本》这部分的內容未进行修改,保持《庚辰本》的文字。相反,《卞蔵本》的改动比较多;再次说明:《卞蔵本》与《甲辰本》不是一个⺟本。 3)第八回: 《卞蔵本》是: [[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补天剩)石的幻[[相]](像)。后人[[曾]]有诗嘲[[云]](曰):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权)就[[臭]](假)⽪囊。 [[好]](那)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不光。 ⽩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像)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內衔下(来)。今[[若]]按其[[体画]](形式绘于后),[[恐字迹过于微细,使观者大废眼光,亦非畅事。故今只按其形式,无非略展些规矩,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可阅。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犺蠢大之物"等语之谤。]]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內念[[道]](到):"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一样儿)。"宝⽟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笑央(道):"[[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 ![]() 宝⽟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念)自己的[[两遍]],因笑(说)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儿)。"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催)他[[不]](快)去倒茶,[[一面又问宝⽟从那里来]]。 宝⽟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从)]]何[[香气]](何处来的),遂问:"姐姐熏[[的]](得)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服,熏的烟燎[[火]]气[[的]]。"宝⽟道:"既如此,这是什么香?"宝钗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未散呢)。"宝⽟[[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好姐姐,给我一丸尝尝。"宝钗笑道:"又混闹了,一个药也是混吃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将《丙子本》(庚)修改成《卞蔵本》时,所改动的地方很多;但仔细分析所修改的词汇时,就会发现:不是曹雪芹所做出的修改。下面专门讨论。 当《丙子本》(庚)同《甲辰本》、《列蔵本》和《戚序本》比较时,虽然也有词汇的改变,但数量都不多。《戚序本》的改动只有9处,《甲辰本》为11处,《列蔵本》为16处;但是,《卞蔵本》的改动达47处!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上面的诗句和诗句以前的改动和《列蔵本》相同;即取自《列蔵本》。 4)第九回: 《卞蔵本》是: 这茗烟[[乃]]是宝⽟第一个得用的,且又年轻不暗世事,[[如今]]听贾蔷说金荣如此欺负秦钟,连他爷[[宝⽟]]都⼲连在內,不给[[他]]个利害,下次越发狂纵难制了。这茗烟(是)无故就要欺庒人的,[[如]]今得了这个信,又有贾蔷助着,便一头进来[[找金荣]],也不叫金相公了,只说:"姓金的,你是什么东西!"贾蔷[[遂]]跺一跺靴子,故意整整⾐服,看(了)看⽇影儿说:"是时候了。"遂[[先]]向贾瑞说有事要早一步。贾瑞不敢[[強]](扭)他,[[只得]]随他去了。这里茗烟[[先]]一把揪住金荣,问道:"我们[[ ![]() ![]() ![]() ![]() "李贵[[忙]]断喝[[不止,说]](道):"偏[[你]]这小 ![]() **:由《丙子本》(庚)变成《卞蔵本》的改动又很大;但细看修改的地方时,也会发现,大部分也不是曹雪芹的修改,见下面的分析。而《甲辰本》和《列蔵本》上的改动则显著减少,再次表明《卞蔵本》不同于《甲辰本》。 5)第九回末和第十回首: 《卞蔵本》是: 第九回末: 李贵忙喝道:"你要死![[仔细回去]]我好不好先[[捶]](槌)了你,然后再回老爷太太,就说宝⽟全是你调唆的。我这里好容易劝哄的好了一半了,你又来生个[[新]]法子。你闹了学堂,不说变法儿庒息了才是,倒要往大里[[闹]](套)!"茗烟方不敢作声儿了。 此时贾瑞也[[怕]](恐)闹大了[[,自己也不⼲净,]]只得委曲着来央告秦钟[[,又央告]]宝⽟。[[先是他]]二人(起先)不肯。后来宝⽟说:"不回去也罢了,只叫金荣赔不是便罢。"金荣[[先是不肯,后来]]噤不得贾瑞也来 ![]() 第十回回首: 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重),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方才不吵闹了。大家散了学,金荣回到家中,越想越气,说:"秦钟不过是贾蓉的小舅子,又不是贾家的子孙,附学读书,也不过和我一样。他因仗着宝⽟和他好,他就目中无人。他既是这样,就该行些正经事,人也没的说。他素⽇又和宝⽟鬼鬼祟祟的,只当人都是瞎子,看不见。今⽇他又去勾搭人,偏偏的撞在我眼睛里。就是闹出事来,我还怕什么不成?" 他⺟亲胡氏听见他咕咕[[嘟嘟]](唧唧)的说,因问道:"你又要争什么闲[[气]](事)?好容易我望你姑[[妈]](娘)说了,你姑妈又千方百计的才向他们西府里的琏二 ![]() ![]() 且说他姑娘,原聘给的[[是]]贾家⽟字辈的[[嫡]](枝)派,名唤贾璜。但其族人那里皆能象宁荣二府的富势,原不用细说。这贾璜夫 ![]() ![]() ![]() ![]() **:在《卞蔵本》中,又做出大量的改动,充分显示出了伪造者对作者曹雪芹极大的不尊重!请看下面的讨论。 此外,有三处:(却说这)、(贾璜之 ![]() 二、 《卞蔵本》的修改可有可无 《卞蔵本》中每个回目,与《丙子本》(庚)相比,都有大量的改动。审视这些变动,读者就会发现,都不是曹雪芹进行的修改,而是伪造者为了造成与《丙子本》(庚)之间的差异而随意改变的,并没有实际价值。下面仅对突出的变动,进行分析。 1)没有价值的修改: 上面详细列出几个回目的《卞蔵本》文本改情动况,及其与今本《丙子本》(庚)对比,就是为了让读者看出《卞蔵本》中的独特异文是何等的没有意义。例如在“第一回顽石变美⽟”中,《卞蔵本》改动了几处,其中:(话说当年)[[原来]],[[俱]](皆),[[没]](无),喜不能[[尽]](噤)等都属于每个人表达事物的习惯上的差异,但在意思上都相同;因此曹雪芹绝对不会特意对它们进行修改,将“俱”改成“皆”“没”改成“无”等等。 又如“第八回”的[[道]](到),[[对儿]](一样儿),[[的]](得);第九回的[[云]](曰),[[的]](得),看(了)看,[[最]](极),同[[桌而坐]](座)等等。 既然这些地方都不是曹雪芹的改动,同样证明了:《卞蔵本》中存在伪造的內容和文字。 2)违背原意的修改: 例如: (1)第九回中,茗烟闹学堂,飞砚打过来,吓的満屋中[[弟子]](生学)都怔怔的[[痴望]](看着)。 **:《丙子本》(庚)是“痴望”在《卞蔵本》中却改成“看着”显然没有把孩子们当时惊呆的形态细致地表达出来。 (2)第十回曹雪芹在《丙子本》(庚)在写道:“那薛大爷一年不给不给,这二年也帮了咱们有七八十两银子。” **:其中“不给不给…也…”连用,是南方人的说话语气;与后句连在一起,本来是很通顺的,令语言生动。意思是:“薛大爷每年多少都要给些银子”但是,由于伪造者不理解(准确说,没有看懂),便将它改成:“那薛大爷一年不给[[不给]](一年的),这二年也帮了咱们有七八十两银子。”去掉一个“不给”加进“(一年的)”反而变成了“薛大爷给一年,不给一年”完全歪曲了曹雪芹的原意。这就铁证了:这种修改不是曹雪芹所为,是伪造者的妄改。 (3)第十回中:(却说这)[[今]]⽇,[[人]]都别[[忒]](特)势利了。《丙子本》(庚)写道:“却说这⽇都别特势利了” **:《卞蔵本》将“忒”字改成“特”将“口语”变成“文件语言”改成:“都别特势利了”使地方语言气氛消失。“今⽇人都别忒势力了”是说“现在,人不要太势力眼了”《卞蔵本》把“今⽇”改成“这⽇”删去“人”字,便与后句接不上,令人不知何意。 3)前后修改不一致: 上面第9回,《卞蔵本》把茗烟的骂语改成新的猥词:[⽑喿],取代《丙子本》(庚)在的“ ![]() ![]() ![]() ![]() "李贵断喝(道):"偏这小 ![]() **:如果是曹雪芹新创:[⽑喿]字,为何在同一个回目,在回末中,不都用[⽑喿]取代“ ![]() ![]() 总之,这种违反曹雪芹原意的改动太多了,读者可以拿《丙子本》(庚)与《卞蔵本》核对,就很容易发现。归结起来:《卞蔵本》是以今本《丙子本》(庚)为底本,主要参考《列蔵本》等古本,对曹雪芹的原著进行肆意改动的近代人伪品。由于《卞蔵本》的书名叫《红楼梦》,而伪造时使用的底本是《丙子本》(庚),这就是“它是伪本”的最有力的证明。 《卞蔵本》伪造的时间在1958年《列蔵本》影印本在国內出版和发行之后,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约50年之后的2006年,此伪本才现世的原因(细节请看上篇文章和拙文[4])。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安晓玲:新探红楼(22):“甲辰本”不是伪品 [2]安晓玲:安晓玲:新探红楼(56):如何确定最佳的《红楼梦》版本 [3]安晓玲:新探红楼(81):《梦稿本》是《红楼梦》手稿大杂汇的证明 [4]安晓玲:二探红楼(5):新的《红楼梦》伪本正在酿制中 |
上一章 安晓玲文集 下一章 ( → ) |
安晓玲文集是知名作家安晓玲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短篇文学,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安晓玲文集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安晓玲撰写的安晓玲文集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安晓玲文集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