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安晓玲文集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安晓玲文集 作者:安晓玲 | 书号:1251 时间:2016/9/26 字数:2731 |
上一章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下一章 ( → ) | |
一天,周千户带领1120名所卫军到达龙头山脚扎营,召集百户开会,确定进攻方案,以免怈密。马三隐⾝到军营,发功定住所有的官兵;然后,点了周千户和十名百户的死⽳。他到大营外,发功大声地说: “我是龙头山的山神,已经处死了周千户和十名百户。龙头山上的佃户是宋坊长 ![]() ![]() 马三撤去定⾝法后,并没有走,隐⾝起来想看反应。 大部分下级官兵都不太信有什么鬼山神。许多大旗武官走进千户营帐一看,长官们都被点⽳而亡。不得不相信这个山神的威力。陶大旗一贯胆大,好出风头。这次他又忍不住,大声说道: “这是琊术,不要听。是山上的土匪搞得鬼名堂,骗不了本大旗!哈…” 他的哈哈未打完,猝然中断,仰天倒向地面。旁边的大旗一探鼻息: “陶胆大死了!”大家不由得发怵,心里道:乖乖!那个家伙还没有走。再没有人敢随便说话。 良久,银大旗道: “我们谁也没有权利撤军,不如派两个人回去,请示童都指挥使。” 立刻得到大家一致同意,公推银大旗和印大旗二人回去。两位大旗骑马飞奔省城向童都指挥使汇报。童都指挥使一脸冷森,听完后道; “一派胡言!世上 ![]() 银大旗向印大旗二人使完眼⾊后,道: “现在只好向姚布政使报告了。” 二人心事重重,向姚布政使讲述一切后,银大旗怕姚大人不知天⾼地厚,重蹈覆辙,连忙道: “大人,谁要说不信山神,再发兵围剿,立马就得死。请大人三思!” ![]() “既然围剿军的千户和百户都牺牲了,暂时撤军。本官向兵部申报后,再说。” 两名大旗走后,姚布政使打算亲自写奏折,陈述此事;响起了一个声音: “姚大人,俺是龙头山被 ![]() ![]() ![]() “壮士,本官深知目前不少地方的造反军都是员官 ![]() “草民不会写字。” “本官可以找个家丁来,你说,他写。这个家丁的字写得不太好,就当成是你写的,好不好?” “可以。” “你现在先现⾝罢,以免家丁看见后大惊小怪,到外面 ![]() “草民遵命!” 马三现⾝后,姚布政使找来一名家丁。在笔录过程中,姚布政使仔细打量坐站在桌旁的年轻人。他思忖道:估计未到二十岁,一副憨厚老实的表情,不会有什么权利 ![]() “皇上,草民们的态度是:” 第一, 只求有口耝茶淡饭吃,能够活下去就満⾜了。 第二, 谁要 ![]() 诚心祝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草民马三跪上 马三在名字后面盖上手印后,向布政使拱手道: “姚大人,草民告辞!” 马三隐⾝不见,但没有离开;他看见姚布政使在自己的陈述书后面写出下列字,可惜他一个字也不认得: 附:目前龙头山会隐⾝术的人有很多,请皇上小心!马三在微臣 面前现⾝写出以上陈述书时,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不像有 争夺江山的野心,只想安安稳稳地一家团聚,过⽇子。 接着,布政使把写完自己的奏折,和马三的陈述书一起装进文牒纸袋,用火漆封口。在封面上写道; 火急跪呈皇上 河南行省布政使姚柏涛上 大明的体制是,所有外臣的奏折都首先 ![]() 司礼监太监从內阁取来经过“阁批”的奏折后,普通奏折就由司礼监中协助司礼监掌印抄写文件的秉笔太监用朱笔,把“阁批”抄写在奏折上、下发。“阁批”是“请皇上御览”的,则送到御书房。明朝中、后期的皇帝,都是贪图享乐、不务正业之辈。不上早朝,连“请皇上御览”的奏折也不看,仅由司礼监掌印将主要內容说一遍,皇帝发表处理意见,简称为“批红”有些皇帝,如武宗朱厚熜、熹宗朱由校等在玩得⾼兴时,连太监讲奏折主要內容也不听,要他酌情写代“批红”导致司礼监太监专权。 崇宗朱由检还算是一个勤政的皇帝,而且一直未修建自己的皇陵。一般皇帝一登基,就开始建造自己的陵墓。他看了姚柏涛的奏折,接着看马三的陈述书。当看到末尾的第二个表态时,他的观点立马转变,火冒三丈:这不是在警告朕吗? 他本想大声申斥,但眼光落在姚柏涛的附录上:“会隐⾝术的人有很多,请皇上小心!”马上警觉:这马三是不是隐⾝跟来了?得罪了他,朕岂不立刻驾崩!?只好熄火,思忖道:国全各地揭竿造反的就不止是警告朕,而是要夺取我大明的基业!这些造反的民众的确没有当皇帝的企图,之所以跟着那些造反头子跑,实在是地方员官 ![]() ![]() 他沉思一会后,叹了口气;在姚柏涛的奏折上,用朱笔写道: “准奏” 可惜,他觉醒的太晚了。次年,李闯王攻进京北城,接着是吴三桂引清兵⼊关,大明的国旗被踏在満清的铁蹄下。 摘自拙著《借尸换魂Ⅲ》 |
上一章 安晓玲文集 下一章 ( → ) |
安晓玲文集是知名作家安晓玲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短篇文学,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安晓玲文集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安晓玲撰写的安晓玲文集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安晓玲文集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